满园桃李手亲栽,治世何尝弃不材。
可恨天南流落客,九霄雨露不曾来。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来分析诗句的含义。本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桃树、李树来表达自己对同乡的思念之情,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满园桃李”句,以景写情,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思念亲人的心情。“治世何尝弃不材”一句,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答案】
(1)“和赵同叔见寄韵”:应和赵同叔送来的诗。同叔:名不详,可能是作者的同年或朋友(据后人多认为系作者之友),当时在京城任监察御史。见寄,收到别人的来信并作答。
(2)“满园桃李”句:意思是说,我亲手栽下这满园的桃树、李树。比喻自己的辛勤劳动。
(3)“治世何尝弃不材”句:意思是说,治理国家的时候哪里会抛弃没有用的人呢?指国家需要人才。
(4)“可恨天南流落客”句:意思是说,可悲的是我在遥远的南方做客,而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赏析:“满园桃李手亲栽,治世何尝弃不材。”首句以景起兴,描绘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诗人以桃李为比,表明自己像园丁一样培育着国家的栋梁之材。然而,诗人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果,而是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他想到了自己在朝中为官,却得不到朝廷的重用。于是,他感叹道:“治世何尝弃不材?”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国家治理的忧虑和对人才的重视。
“可恨天南流落客,九霄雨露不曾来。”尾句以情结语,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诗人在这里用了“天南流落客”这个典故,表示自己像屈原一样被贬谪在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朝廷的不满和失望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