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当日未停骖,巷在秦淮水以南。
可笑异闻唐小说,馀风犹袭晋清谈。

乌衣巷

《乌衣巷》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该诗首句写景,点明地点;二、三句写人,叙说当年王导、谢安等名流雅士在南京乌衣巷聚集的情景,以反衬今日游人如织的景象;四、五两句写事,借“唐小说”与“晋清谈”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当时社会风尚的看法:那些只知追求名利的达官显贵们,不过是在模仿古人而已;六、七句总结全诗,指出这些达官显贵的所谓清谈,其实不过是为了装点门面,掩饰他们胸无点墨的真相罢了。

飞云当日未停骖(cān),

巷在秦淮水以南。

笑指异闻唐小说,

馀风犹袭晋清谈。

注释:

  1. 飞云:形容云彩高高飘动的样子。
  2. 停骖:停车下来休息,这里指驻马休息。
  3. 唐小说:指唐传奇小说中有关张翰的故事。
  4. 晋清谈:指晋代王坦之和子敬的清谈。
    译文:
    那高高的白云还在天上飘荡,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而乌衣巷却已经不在了,它现在位于秦淮河北岸的南边。我笑着指着唐传奇中有关张翰的故事,说这些所谓的清谈只不过是余波罢了,晋代王坦之和子敬等人的清谈也不过是些虚名罢了。
    赏析:
    《乌衣巷》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描写秦淮河畔乌衣巷的变迁,抒发了对往昔繁华旧地无限感慨之情,并深刻揭示了盛极而衰的历史法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易逝、世事沧桑的感慨。
    首句直写乌衣巷昔日之盛,“未停骖”三字,写出了诗人登高时所见景象:高高飘浮的白云还在空中游荡,仿佛未曾停下休歇的意思。这一句既是写景语,又是情语,它不仅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宁静淡远的自然画面,而且把诗人对乌衣巷往昔繁华盛况的追忆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未停骖”,既暗示了诗人此时身临其境,又为下文写今昔之变作了铺垫。
    第二句则由写景转入叙事。“巷在秦淮水以南”一句,是诗人在回忆往昔乌衣巷所在方位时所说的话,它既是实写,又是虚指。因为秦淮河是南京的一条古运河,南北流向,所以“秦淮水”自然指的是秦淮河的北岸。“水南”,就是水的南岸,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城。这样,诗人就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历史的深处,让他们去追寻那些早已被历史尘封的往事。
    第三句紧承上文而来,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笑指”一词,既表现出了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又显示出了他对此的不屑一顾。“异闻”二字,则是诗人对唐传奇中的张翰故事的调侃,他并不认同张翰那种弃官归耕的清高之举,而是认为这样的行为只是出于一时的好奇而已,并不能算是真正的清谈,更不能算是一种值得效仿的高雅情趣。“唐小说”与“晋清谈”两个典,都是用来讽刺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们。其中“唐小说”出自南朝梁·刘孝标所著《广绝交论》。文中有“若乃王夷甫(王导)、谢太傅(谢安)之徒,轻爵位、尚风流,不以满室之酒食、累车之油帛为贵,唯清谈妙语为美”之句。“晋清谈”则是晋代王坦之和子敬等人的清谈。这两个典故都用来比喻那些只会用华丽词藻来粉饰自己的人。
    第四句承接上文,进一步揭露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实质。“馀风犹袭晋清谈”一句中,“袭”字用得十分巧妙。它既表现了人们追逐名利的心态与行为方式,又有“传承”、“延续”之意。因此,“馀风犹袭晋清谈”这一联既是对前文“异闻唐小说”的进一步发挥,又是对后文“馀风犹袭晋清谈”的具体说明。
    末联两句是全诗的重点。它通过对“馀风犹袭晋清谈”一句的解释,指出了那些追逐名利的人只是表面上在模仿古人的行为举止而已。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并没有真正的学问和道德修养,只是将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当作了他们炫耀的资本。这种追逐名利的行为就像是在表演一场戏一样,而那些被他们利用的人则是他们的道具和演员。因此,他们只能得到人们的一时关注和赞赏,却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尊重和信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