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叶惊秋树幄稀,嘶蝉犹尚警寒枝。
玉琴可要传深恨,珠露何妨剩荐饥。
已伴风筝流远韵,更邀霜籁散馀悲。
清漳病枕无悰久,月夕烦君住少时。
【注释】
槁叶:枯落的树叶。惊秋:惊动秋天。树幄:树木的叶子,比喻蝉。嘶蝉:即“寒蝉”,指秋天里的蝉声。玉琴:指瑟。深恨:指对往事的怀念之情。《诗经·小雅·北山》有“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句,《毛传》:“言情之难变也。”珠露:指露珠。荐饥:指用来解渴的食物。风筝流远韵:指风筝在天空中飘动的声音。霜籁:指秋夜的蟋蟀。馀悲:残余的悲伤。清漳病枕无悰久:清漳是黄河支流,在今河北省境内。无悰久,即没有兴趣长久地停留。烦君住少时:麻烦你留宿一段时间。
【赏析】
这首诗作于元代,诗人以秋风萧瑟、寒蝉凄切的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叹。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读来令人陶醉。
首两句写秋风中的蝉鸣声,以及它们对寒冷的敏感。枯叶凋零,树梢上稀疏的叶子被秋风吹动发出沙沙声,而那些还在树上的寒蝉仍然在嘶鸣着,它们的鸣叫声仿佛是在告诉人们冬天即将来临。这里的“惊秋”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的气息和特点。
接下来的句子则是对诗人内心的感受进行了描写。玉琴(瑟)的弦音似乎在诉说着深深的遗憾,而那些晶莹剔透的露珠就像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解渴之水。诗人用“剩荐饥”这一细节,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食物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第三句“已伴风筝流远韵,更邀霜籁散馀悲”则进一步描述了诗人所处的环境以及自己的情感状态。风筝在空中飘扬,发出清脆的声音,而蟋蟀在秋夜里发出的哀鸣则让人感到凄凉。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孤独与忧伤。
最后两句“清漳病枕无悰久,月夕烦君住少时”则将主题再次回归到诗人的情感世界。清漳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而在这条河流旁度过的夜晚则显得格外寂寥。诗人在这里邀请朋友暂时留宿,可能是想借此机会倾诉内心的感受,或者是希望能借酒消愁,暂时忘却烦恼。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整首诗充满了音乐性和画面感,读来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