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天宝陷凉州,路绝阳关数百秋。
谁念弓裘侵紫塞,空馀歌舞在红楼。
将兵古有龙韬略,仗节今无燕颔侯。
五鼎元戎方肉食,腐儒何者预军谋。
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是一首描绘边塞壮阔景象与戍边士兵悲凉心境的诗作。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全诗原文:
一从天宝陷凉州,路绝阳关数百秋。
谁念弓裘侵紫塞,空馀歌舞在红楼。
将兵古有龙韬略,仗节今无燕颔侯。
五鼎元戎方肉食,腐儒何者预军谋。翻译:
从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起,我离开了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那里的阳关已经几百年没有走过了。谁能想到,我的弓箭和皮衣已侵入紫塞(今甘肃省张掖市),但我的歌舞只能在红楼上继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古代用兵之人,曾拥有龙韬的策略;如今持节的官员却没有燕颔侯那样的封赏。如今的将领都是大官,他们吃肉,而像我这样只会读书的腐儒,又能参与什么军谋呢?注释:
- 天宝:唐玄宗年号(公元742年-756年)。
- 陷:陷落。凉州:唐时凉州为河西九郡之一,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市。
- 阳关:即玉门关,位于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
- 紫塞:泛指边远之地。
- 龙韬:古代兵书名,指《六韬》。
- 燕颔侯:汉代封爵名称。
- 五鼎:指高官厚禄。
- 元戎:将军。
- 肉食者:指统治者。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展示了边塞地区的变化及其背后的社会政治背景。它不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更反映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判。诗人以历史变迁为切入点,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揭示了战争与和平、军事与文教之间的矛盾,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