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岂不辰,贫贱亦偶然。
读书饭脱粟,差可乐馀年。
艺麻室南端,种桑屋东偏。
弱妇事纺绩,丁男长力田。
瓶储苟不乏,安用三百廛。
老翁饱食罢,日晏尚高眠。
岂知天地间,陵谷有变迁。
独恨生苦晚,不在羲皇前。
尝闻父老言,醉乡隔烽烟。
安得盈觞酒,时复中圣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绩的作品,全诗共四十二句,每四句为一韵,共八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我生岂不辰,贫贱亦偶然
  • “我生”表达了一种自我反思的态度,即作者对自己出生时所处环境的不满或无奈。
  • “不辰”通常用来表达命运多舛或者时运不佳。
  • “贫贱”指的是贫穷和低贱的地位。
  • “亦偶然”则表明了即使在这样的境地中,作者也找到了某种生活的平衡或者意义。
  1. 读书饭脱粟,差可乐馀年
  • “读书”可能意味着通过学习来改善自己的境遇。
  • “饭脱粟”描述的是极其简单的饮食,反映了作者生活条件艰苦。
  • “差乐”表示勉强能够自娱自乐,“馀年”则指未来的时间。
  • 此句表达了尽管环境艰苦,但作者仍能寻找到乐趣,并乐观地看待未来的余生。
  1. 艺麻室南端,种桑屋东偏
  • “艺麻”是指种植苎麻,这是古代农民常用的作物之一,用于纺织。
  • “室南端”和“屋东偏”分别描绘了劳作地点的具体位置,体现了勤劳务实的生活态度。
  • 这两句描述了作者在简陋的环境中依然坚持农耕,展现了其勤劳朴实的性格。
  1. 弱妇事纺绩,丁男长力田
  • “弱妇”指年轻的女性,她们承担家务劳动。
  • “纺绩”即纺线织布,是古代女子的传统手工活。
  • “丁男”指的是成年男子,他们负责外出耕作。
  • 这句描绘了家庭中男女分工合作的情景,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
  1. 瓶储苟不乏,安用三百廛
  • “瓶储”指储存的粮食,暗示家中虽贫穷但不至于断粮。
  • “苟”在这里有姑且、暂且的意思,表明这种状况只是暂时的。
  • “三百廛”是计量单位,廛为古制容量单位,此处指三百石粮食。
  • 这一句反映了作者虽然生活简朴,但并不至于贫困,表达了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
  1. 老翁饱食罢,日晏尚高眠
  • “老翁”可能是指家中的长辈,或者是作者本人。
  • “饱食罢”说明他有足够的食物可以享用。
  • “日晏”指天黑了,“尚高眠”则表明他仍然很晚才休息。
  • 这一句描绘了一个生活安逸的老者形象,体现了作者对于晚年生活的满足和宁静。
  1. 岂知天地间,陵谷有变迁
  • “岂知”表示作者之前并不知道。
  • “天地间”指整个世界或宇宙。
  • “陵谷”原指山丘与山谷的变迁,引申为世事的更迭。
  • 这句反映了作者对世界变化的无知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独恨生苦晚,不在羲皇前
  • “独恨”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遗憾之情。
  • “生苦晚”意味着自己出生得太晚,错过了更好的时机。
  • “不在羲皇前”中的“羲皇”指传说中的伏羲氏和神农氏,是古代神话中的理想人物,这里用作比较,意指作者觉得自己没有像那些理想人物那样早生之幸。
  • 整句反映了作者对未能更早成就事业的遗憾。
  1. 尝闻父老言,醉乡隔烽烟
  • “尝闻”表示曾经听说过。
  • “父老”可能指的是村里的老人或老一辈的人。
  • “醉乡”指沉迷于酒中而忘却世事的境界。
  • “烽烟”是战争中的信号,这里比喻战乱或动荡的环境。
  • 此句表达了对和平稳定生活的向往以及过去战争时期的痛苦记忆。
  1. 安得盈觞酒,时复中圣贤
  • “安得”意为如何才能实现。
  • “盈觞酒”形容饮酒的场景,酒杯满溢。
  • “时复中圣贤”表示希望有机会遇到真正的贤圣之人。
  • 整句表达了渴望在适当的时候遇到良师益友的愿望。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照,深刻地展示了作者从贫困到安稳生活的心路历程,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历史变迁的认识。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王绩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