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重阳过,重阳菊不迟。
幽芳始经宿,群好奈随时。
未减黄金蕊,何妨白玉卮。
赏花非赏节,衰谢直为期。

【注释】和:同。董公肃:即董嗣杲,字元亮,号东山。公元1535年(隆庆元年)进士,曾任南京礼部主事、南京光禄寺丞等职。公元1547年(隆庆三年),因反对张居正专权被贬为建昌卫指挥佥事,后迁任兴国州知州。著有《东山文集》(又名《东山诗集》)。菊花重阳节盛开,故作此诗。过:经过。菊不迟:指菊花开得晚。幽芳:幽静的芳香。经宿:经过一宿。时:时而。黄金蕊:比喻菊花的颜色。卮(zhī):酒器,这里泛指酒杯。衰谢:衰败凋零。期:期限。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公元1547年(隆庆三年)秋写的。此时,作者因反对严嵩独揽朝政的弊害,而被贬为南京光禄寺丞,心情十分抑郁。他看到菊花在重阳节开放,而自己则受到贬谪之苦,于是写了两首七言律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这两首诗都采用了比兴手法,以菊花喻人,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慨。第一首:“自是重阳过,重阳菊不迟。”意思是说,既然已经过了重阳节,那么菊花也应该晚一些开花了。这里的“自是”一词,既是对时间的陈述,也是对现实的感受。第二首:“幽芳始经宿,群好奈随时。”意思是说,那些幽香芬芳的菊花,经过了一个晚上,也该是开花的时候了;然而众花却只能随遇而安,不能自主其命运。这里的“幽芳”和“黄蕊”都是比喻的意思,用来形容菊花的香气和颜色。第三首:“未减黄金蕊,何妨白玉卮。”意思是说,虽然这些菊花还没有像黄金一样闪耀,但它们仍然可以像白玉一样装点人们的生活。这里的“黄蕊”和“白玉”都是比喻的意思,用来形容菊花的颜色和质地。第四首:“赏花非赏节,衰谢直为期。”意思是说,欣赏这些菊花并不是为了庆祝这个节日,而是因为它们会随着时间逐渐衰败凋零。这里的“赏花”和“衰谢”都是比喻的意思,用来形容欣赏菊花的行为和结果。这两首诗都在表达一种哲理,即人生短暂,世事无常,我们应该珍惜当下的美好时光,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去后悔。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体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的“空山不见人”,李商隐的《乐游原》中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等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