骧也饶诗癖,才疏思每艰。
持毫欲临纸,逐兽不知山。
着意穷三百,唯时见一班。
羡他唐老杜,气格独优闲。

注释:

  • :指诗人。

  • 饶诗癖:喜欢写诗。

  • 才疏思每艰:才华不高,构思常常困难。

  • 持毫:拿着笔。

  • 欲临纸:想要写在纸上。

  • 逐兽:追逐野兽。比喻写作。

  • :这里指的是山中的野兽。

  • 着意穷三百:用心钻研三百篇(指古代的诗歌经典)。

  • 唯时见一班:偶尔看到一些好的作品。

  • 羡他唐老杜:羡慕唐代的杜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

第一句“骧也饶诗癖,才疏思每艰”:

  • 描述了诗人杜甫对诗歌艺术的热爱。
  • “饶诗癖”意味着他非常喜欢写诗。
  • “才疏思每艰”则表达了他在创作中经常感到困惑和艰难,可能因为才情不足或思绪难以表达。

第二句“持毫欲临纸,逐兽不知山”:

  •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景。手持笔,想要在纸上书写,但似乎追逐到了山林深处的野兽,却迷失其中,无法自拔。这里的“山”可能象征着深邃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而“逐兽”则形象地描绘了写作时的迷茫感。

第三至六句:“着意穷三百,唯时见一班。”

  • 这三句表达了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努力和追求。
  • “着意穷三百”表明他深入研究了三百篇的经典作品。
  • “唯时见一班”则表示偶尔能够接触到一些优秀的作品,但并不是常态。
  • 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优秀作品的追求,但也透露出他的创作并不轻松,需要不断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第七句“羡他唐老杜,气格独优闲。”:

  • 最后两句是对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敬仰。
  • “羡他唐老杜”直接表达了对杜甫的钦佩之情。
  • “气格独优闲”则形容杜甫的文风高洁、从容不迫,与世俗的纷扰无关,展现了他独特的风采和高远的境界。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杜甫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不懈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其他诗人的赞赏和尊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