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虽斗顿,寒去尚裴回。
已放沙茸草,犹将雪掩梅。
清吟陵鲍谢,高谊薄陈雷。
倘缓西行兴,芳筵愿数开。
【注释】
①斗顿:地名。②裴回:盘旋,徘徊不定。③沙茸草:一种草名。④雪掩梅:指梅花被雪覆盖。⑤鲍谢:指东晋诗人鲍照与谢灵运。⑥陈雷:指战国时楚国的陈轸与雷焕。⑦西行兴:指作者准备西下。⑧芳筵:美酒筵席。
【赏析】
《再和二首》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春,当时作者在长安任职,任右拾遗。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及渴望早日实现政治抱负的心情。
此诗是一首应制之作,即奉命而作的诗歌。从内容上看,它主要抒写春天到来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从形式上看,它是一首七言律诗,且有平仄格律要求。
首联“春归虽斗顿,寒去尚裴回”,起笔就点明季节特征,以斗顿代指长安,说明长安已到春季,尽管春天回来了,但天气还是寒冷的。“虽”和“尚”都表现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斗顿”,指京城长安一带;“裴回”,本意形容马行走迟缓的样子,这里比喻春光迟迟不至,暗示着作者的苦闷心情。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却蕴含深意,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情绪。
颔联“已放沙茸草,犹将雪掩梅”,紧承首联而来,进一步描绘了春色初现的情景。“沙茸草”即沙洲上的野草,“雪掩梅”即雪中的梅花。这句的意思是说,虽然春天已经来到了,但沙洲上的野草还没有长出来,雪中的梅花仍然被白雪所掩映。这两句通过描绘景物来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颈联“清吟陵鲍谢,高谊薄陈雷”,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清吟”即清雅的歌声,“陵”即超越、凌驾的意思,用在这里表示对鲍照与谢灵运的超越和超越他们的陈雷的敬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清雅地吟唱,希望像鲍照与谢灵运那样超越他们。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又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对高雅境界的向往。
尾联“倘缓西行兴,芳筵愿数开”,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倘缓”,即倘若、如若的意思;“芳筵”,指精美的酒席。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能够放慢西行的行程,我就愿意在美丽的酒席上畅饮,尽情地享受春天的美好时光。这两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又体现了他渴望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决心。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到来和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以及他的政治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