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餐才了又遄征,驿榜鳞原以地名。
山顶寒多雪花重,溪湾流浅玉沙明。
田畴有穫良农喜,社鼓无声暴客平。
奉诏非材幸无事,行中时得肆吟情。

【诗句释义】

早晨刚刚吃过早餐又急忙出发,驿榜上是“鳞原”这个地名。

山顶上雪多雪花堆积,溪湾里水流浅玉沙发光。

庄稼地里的农人收获好,社鼓声中暴客平息。

我奉诏令不是人才有幸无事,旅途中时常可以尽情吟诵。

【译文】

早晨刚吃完饭就匆匆上路,驿站的名称叫鳞原。

山顶上积雪厚,雪花飘落堆积如山;

溪湾里的水很浅,清澈见底。

田地里农夫收获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社鼓声中暴乱被平定,百姓得以安宁。

我有幸奉诏命而没有才能,因此平安无事;

在旅途中常常可以吟咏诗歌。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出外远行途中所见的景色以及心情。

首句“晨餐才了又遄征”,点明出行时间。第二句“驿榜鳞原以地名”,交代出行地点。三、四两句写沿途所见之景:“山顶寒多雪花重,溪湾流浅玉沙明。”这是写冬日远行途中所见之景。首句中的“晨餐”、“才了”说明诗人早起,而“又遄征”表明他急于要赶路。“驿榜鳞原”一句点明出行的目的地。诗人所乘的车马正从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上驶去,那驿亭就在山腰的一座小山头上。这时,天还很早亮,一轮红日还没有露出脸庞,东方的天际还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雾气。

这两句诗是写景。但其中也含有一些感情色彩,因为诗人此时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

“山顶寒多雪花重”,是写近处之景。“溪湾流浅玉沙明”则是说远处的景致。诗人用“重”与“明”两个形容词来表现景物的特点。“重”字突出了大雪压得山峰沉重、低垂、几乎与地面平齐的景象;“明”字则突出了阳光普照,雪后山石、林木、溪流、沙粒全都显得分外晶莹、耀眼。一个“重”字,一个“明”字,把雪下得很大,天气很冷的景象都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同时,这两个字也把诗人内心的激动情绪表达出来。

“田畴有穫良农喜”,这句诗写的是近处的景色。诗人继续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前进,眼前出现一片片稻田和麦田。看到农民们正在收割庄稼,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里,诗人通过“有穫”一词,表现出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并借此抒发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社鼓无声暴客平”,这句诗写的是远处的景色。诗人继续向前行进,来到一处村寨前。只见那里的村民们正在敲锣打鼓欢庆一年一度的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可是,敲锣打鼓的声音并不响亮。原来,这里的村民们早已把暴客镇压下去了。诗人听到这消息,心中十分欣慰,于是,他为村民们敲起锣鼓,祝愿他们安居乐业。“奉诏非材幸无事”,最后两句诗写的是诗人自己的心境。诗人想到朝廷让他远离家乡到外地去当官并不是他的本意,但他既然已经奉诏前去,就只能安心任职,不要抱怨。至于在旅途中能否吟咏诗歌,那就要看机缘如何了。

全篇以写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题一作《初过鳞原驿》,末句云“奉诏非材幸无事”,可证此诗为作者奉命出使他职时所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