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薄初阳晓雾披,庭萱再见似相知。
月临仲夏才三日,风折今年第一枝。
花剪兼金黄灼烁,干瑳圆玉碧参差。
韶华来岁应如旧,知在何州记此时。
【注释】
五月三日:五月初三。萱草:忘忧草,即金针花。见:见到。薄薄:初升的朝阳微露其形貌;晓雾:清晨薄雾,形容晨光初现时的景象。庭萱再见似相知:庭院中再次看到萱草,如同旧相识一般亲密。仲夏:农历五月份,此时正值夏季中期。风折今年第一枝:今年的春天,这株萱草被风吹折了一根枝条。花剪兼金黄灼烁:花朵被剪刀修剪后呈现出金黄色。干瑳圆玉碧参差:花茎被切割后,形状犹如圆玉,颜色有青绿、白色等不同,参差不齐。韶华:美好的时光或青春年华。来岁应如旧:明年的时光应该像现在一样美好。何州:何地,指代具体地点。记此时:记得当时的情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京城为官时所作,诗中描写的是他在京城所见的萱草,表达了他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通过对萱草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薄薄初阳晓雾披”,以清晨的朝阳和晓雾为背景,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次句“庭萱再见似相知”,则通过再次见到庭中的萱草,表达出诗人对于故乡的怀念之情。接下来的两句“月临仲夏才三日,风折今年第一枝”,以明月和清风为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的珍惜。
最后两句“花剪兼金黄灼烁,干瑳圆玉碧参差”,则通过描述黄花被剪刀修剪后呈现出的美丽形态,以及花茎的颜色和形状,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尾联“韶华来岁应如旧,知在何州记此时”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来年的时光能够像现在一样美好,同时也不忘记录下自己在京为官时的点滴经历。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萱草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