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琯初回太簇春,新颁中朔到淮滨。
眼前节物南来雁,出处知时似智人。

【注释】

玉琯:指天文钟,古代用以测定节气的仪器。太簇:二十八星宿之一,属南方,春季时其斗杓指向寅方。

新颁:指新颁布的历法。中朔:指月中的朔日。淮滨:指长江北岸的淮阳(今江苏徐州市)一带。

节物:节令之物,这里指节令的花卉和果实。南来雁:指大雁由北方飞往南方。出处:出没,这里指迁徙。处,居。知时:知道时间。智人:聪明的人。作者用“智人”比喻能顺应自然规律的人。

【赏析】

这首七绝是一首咏史之作。诗人以咏史为名,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当今政治黑暗的不满与愤懑之情。

首句“玉琯初回太蔟春”,写天文学上测定的节气变化,说明农历新年已到。次句“新颁中朔到淮滨”,“新颁”指新的农历年;“中朔”指正月初一;“淮滨”即淮阳,今江苏徐州市。这两句说,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而此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第三句“眼前节物南来雁,出处知时似智人。”诗中“节物”、“出处”、“知时”都是借用《易经》卦象,其中“节物”指节令之物,这里指节令的花草果木;“出处”指动物的出入;“知时”指了解时间。这两句说,眼前这些花草果木都来自南方,它们从北方飞向南方,就知道春天来了,这是大自然的规律,正如聪明人能认识和适应自然规律一样。这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花草果木比作南来的雁群,将春天的到来比作聪明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这首诗在内容上,通过咏史,抒发了诗人对当前政治黑暗的不满与愤懑之情;在形式上,全诗语言简练,结构严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