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林木稼苦低垂,惟有长松不受欺。
兰雪方怀萧悫句,河冰还读鲍昭诗。
卧闻写竹惊残梦,戏折寒枝调小儿。
寄语达官不须怕,勉旃戈甲渡淮师。
【解析】
“和彦达至日木冰”句下注释:和彦达,即和凝(公元897-955)。公元946年,契丹军大举南侵,宋王朝派兵抗辽。和凝任淮南节度使,在淮南与契丹兵战于寿州(今安徽寿县)。次年春,契丹军退却,和凝率众追击。当时天气寒冷,大雪纷飞,河水结冰。宋军将士们披着铠甲,手执戈矛,渡河追击,奋勇杀敌,终于取得了胜利。
【答案】
“千林木稼苦低垂”,是说草木枯萎,百草不生,庄稼都低下了头,一片萧瑟。“惟有长松不受欺”,只有那苍劲的松树挺立不倒,依然傲然向上。诗人用对比的方法,突出了松树的顽强。
“兰雪方怀萧悫句”,这句诗出自南朝诗人萧悫的名句:“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雪积朔边,不为无日而停积。”意思是兰花生长在深山幽谷之中,不是因为没有人欣赏就不芬芳;雪花堆积在北国边疆,不是因为没有天日就不融化积聚。诗人以兰雪自喻,抒发自己虽然身处乱世,也决不屈服于强权之下的决心。“河冰还读鲍昭诗”,意思是河冰还没有融化,就背诵起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中的诗句:“余去冬早出,至今可二月矣,犹有积雪。”诗人以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之情。
“卧闻写竹惊残梦,戏折寒枝调小儿。”意思是听到风吹竹林的声音惊醒了梦中的残梦,于是随手折断一枝枯竹,逗趣地给小儿子玩。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寄语达官不须怕,勉旃戈甲渡淮师。”“寄语达官不须怕”,是说希望那些达官贵人不要害怕,要像松树一样坚强不屈。“勉旃戈甲渡淮师”,勉旃就是勉力之意。意思是说,我也要像你们一样,披挂上阵,渡过淮河,去抗击敌人。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的是公元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宋军与契丹军战于寿州的故事。公元后唐同光元年(公元923年)九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亲自率领大军南下,企图灭掉后唐。后唐帝派人向契丹求和,割让幽蓟十六州。可是契丹主并不打算议和,反而挥师北上,于十一月攻陷汴州(今河南开封),十二月又攻取郑州、洛阳,进逼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唐帝派李守贞领兵拒守汴京。这时契丹军队已经逼近淮水南岸,形势十分危急。李守贞派使者到宋军中求援,请他们帮助抵抗契丹军队的入侵。宋军将领和凝率兵渡过淮水前去支援。和凝到达寿州时,正逢大雪纷飞,河水结冰,宋军人马披甲持戈,渡河追击,大破契丹军队。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寿州写的。
首联写景起兴,颔联承前启后,颈联承上启下,尾联收束全诗,点明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