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画出天台障,溪流宛是桃源漾。
一庵深著翠微间,高阁更搴云气上。
道人于此几经春,七闰不作黄杨屯。
孤标如松自磊砢,爽气映竹长清真。
炉中寒灰与心寂,世味只今馀好客。
横潭一笑得烹鲜,通道三杯酬蜡屐。
愿君勿羡飞升天,亦莫面壁沉幽禅。
问云何心不出岫,归与吾党相周旋。
【注释】
题栖云阁:题写在栖云阁上。
青山画出天台障,溪流宛是桃源漾:形容山青水秀,景色优美。画天台障,指天台山;溪流宛是桃源漾,指桃花源中的溪水。
一庵深著翠微间,高阁更搴云气上:一座寺庙深深藏在翠绿的山中,一座高阁更凌空耸入云雾之上。
道人于此几经春,七闰不作黄杨屯:这里的道士们已经经过了几个春天了,他们也没有种下黄杨树。
孤标如松自磊砢,爽气映竹长清真:他们的身姿挺拔像松树一样,清新高雅的气质如同竹子一样。
炉中寒灰与心寂,世味只今馀好客:炉中的寒灰象征着内心的寂静,世上的纷扰只剩下好客之情。
横潭一笑得烹鲜,通道三杯酬蜡屐:在潭中一笑,就能品尝到新鲜的美味;用三杯酒来答谢穿木屐的人。
愿君勿羡飞升天,亦莫面壁沉幽禅:希望你不要羡慕神仙飞升天界,也不要面壁而坐,沉迷于修行。
问云何心不出岫,归与吾党相周旋:你问我为什么能出山游历,我可以和你一起游历四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道人的诗。诗人以“题”字开篇,点明所要吟咏的对象是“栖云阁”。接着描写阁内环境,青山碧水之间,一座古阁矗立其中。“画”,形容青山秀丽;“漾”,形容溪水清澈。然后描写道人,“道人”二字既表明了诗人的身份,又写出了他对道门的了解。他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很长时间,“几经春”,说明道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了。“黄杨屯”,是道教的修炼功果,“不作黄杨屯”是说道人没有修到这个地步。接下来描写道人的外貌,“孤标”,“磊砢”,都是形容其高洁、坚贞的形象特点。最后写道人的品德和修为,“炉中寒灰”是比喻他的心地纯洁;“世味”,即世间的纷扰,“只今馀好客”是说他只把好客之情留给了人间。
下面转入直接抒情。诗人首先表示自己不会羡慕神仙飞升,也不会沉迷于修行。然后诗人提出疑问:“问云何心不出岫?”这实际上是诗人的反诘,他的意思是:既然道人已经出山游历,那么他为什么要隐居山林呢?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这首诗中最精彩的部分。“归与吾党相周旋”是诗人的回答。意思是说,我也会像你们一样,出山游历,和你们一起游历四方。
全诗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