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雨度十旬,山行尚清美。
兹晨岣嵝南,昔者紫盖尾。
三益伏蒲公,眷我共游徙。
晋时云龙寺,辉辉千柱启。
老禅赡幽思,静室更经始。
梁橑杉桂馥,窗户水云洗。
况逢月几望,天宇澹无滓。
空庭竹柏影,藻荇漾流水。
散衣捧皤腹,行食蹑细履。
不随羽人梦,当处广寒里。
何须霓裳曲,梵呗亦不起。
纷纷共尘世,清绝乃有此。
又嗟情事隔,不得久栖止。
人生谁定闲,吾行未云已。
【注释】陪叔夏:陪同叔夏。游法轮,即游览法轮寺。
【译文】
法轮寺的不下雨已经十旬了,山中行走还十分美好。今天早晨到岣嵝山南面去,昨天还在紫盖尾。三益伏蒲公是法轮寺的高僧,他们一起游山玩水。晋朝时云龙寺十分壮观,千柱殿辉煌。老和尚在静室中修炼禅意,经堂又重新打扫。梁时橑木、杉木、桂木香气扑鼻,窗户下流水洗涤着窗棂。今天恰逢月几望之夜,天空显得格外明朗,无一点尘滓。空庭中竹柏的影子映在地面上,水面上藻荇摇曳,好像漾起了清水。我披散着衣服,捧着肚子吃斋饭,走路时穿着细软的丝鞋。不要像羽人一样进入梦中,要处在广寒宫里。何须欣赏霓裳曲舞和梵呗声呢?纷纷扰扰地与尘世同在,如此清高的境界只有这里才有。又感叹人情事隔,不能久留。人生谁能定出闲居之乐,我的行程还没有结束。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与僧人游历法轮寺的情景及感受。诗的前半部分写寺院环境优美,后半部分写游寺的感受和体会。首联写法轮寺的自然环境,以雨景衬托山行之美;颔联点明游寺的时间和地点;颈联写佛寺的建筑和僧人的生活;尾联则抒发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并表明他追求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朴实洗炼,意境幽深,富有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