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危石平如掌,云岭苔封自昔时。
不识山僧曾坐处,几回弹舌雨龙归。
石禅床
空山危石平如掌,云岭苔封自昔时。
不识山僧曾坐处,几回弹舌雨龙归。
注释:
- “空山”:指山中空旷、幽静之处。“危石”:高大险峻的山石。“平如掌”:指山石平坦得如同手掌一样。这两句写空山中高耸入云的巨石,表面像平放在手掌上一样平整。“云岭”:指山上云雾缭绕的山岭。“苔封”:长满了苔藓。这两句写在高山之上,云雾缭绕,石壁布满了苔藓,显得古老而沉寂。
- “不识”:无法辨认或知道。“山僧”:对僧人的一种尊称。“曾坐处”:曾经坐过的地方。这两句写不知道这些高耸入云的巨石是何时被开凿出来的,也不知道山中的僧人是否在此地坐过。
- “几回”:多次。“弹舌”:这里用来形容弹琴的声音。“雨龙归”:形容雨声大作的样子。这两句写山僧经常在此弹琴唱歌,雨声如龙归一般壮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空山高石、云雾缭绕、苔藓满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首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了空山高石的特点;次句则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山石的古老和宁静;第三句则通过对山僧弹琴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丽。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描绘了山水之美,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