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尊断送春,千里未归身。
莺老犹闻语,梅酸欲聚颦。
独眠愁警夜,起舞听鸣晨。
行路难如此,悠悠且傍人。

这首诗的标题是“春晚二首”,作者为唐代诗人李益。下面是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残尊断送春,千里未归身 - “残尊”可能指的是空酒瓶,象征饮酒作乐的结束。”断送”则意味着将美好的时光或希望消耗殆尽。”千里”可能指的是距离或者时间,暗示着远离家乡的孤独感。”未归身”表明尽管身处异地,但内心仍渴望回家。
  2. 莺老犹闻语,梅酸欲聚颦 - “莺”可能是指春天的小鸟,这里用来代表春天即将过去。”犹闻语”表示尽管春天已过,但鸟儿的叫声仍然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梅酸欲聚颦”中的”梅”可能指的是梅花,而”酸”可能是指梅花的味道(如寒梅),同时”聚颦”意味着梅花似乎在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准备。
  3. 独眠愁警夜,起舞听鸣晨 - “独眠愁”说明诗人独自一人难以入睡,心中充满忧愁。”起舞听鸣晨”描绘了清晨起床跳舞的场景,可能是因为听到了鸟儿的鸣叫或是其他自然的声响。
  4. 行路难如此,悠悠且傍人 - “行路难”直接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不易。”悠悠”可能意味着诗人的心境也是悠扬、徘徊不定。”傍人”可能是指诗人依靠他人或依赖他人来度过困难。

译文:

残存的酒杯伴随着春日的结束,我身在他乡,未能回家。
春天虽去,莺鸟仍在叫唤,仿佛在告诉我春天已经离去。
梅花的香气中带着酸涩,似乎在为冬天的到来做准备。
我一人独眠时感到愁绪满心,夜晚醒来便起身跳舞,聆听清晨鸟儿的歌唱。
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如此艰难,我就这样悠然地依靠着别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情感表达,描绘了诗人对春天消逝和旅途艰辛的感慨。诗中用词简洁而富有画面感,如“残尊”、“远未归身”传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家的深深思念;“莺老犹闻语”,“梅酸欲聚颦”则形象地描绘了季节更迭和自然变化带来的情绪影响。整体上,诗作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