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兴趣在江湖,拄杖扶行稳当车。
苦要诗翁谈生活,穿云涉水到西徐。
【注释】
1、上人:和尚。
2、西徐:地名,在今江苏境内。
【赏析】
此诗为送别智海大师之作。作者对智海大师的才华早有耳闻,对其为人十分敬重。此诗前两句写智海大师游历江湖的情景,后两句写智海大师谈禅说佛,表现其高深的禅学造诣。
首句“大师兴趣在江湖”,是全诗的总起句,表明了诗人对智海大师的兴趣和崇敬之情。智海大师是一位有志于佛学的僧人,他的行踪不定,常常在江湖间游历,寻找佛法的真谛。因此,他的兴趣自然集中在江湖之间,而并非其他。这里的“兴趣”二字,既指智海大师对佛学的研究,也指他对生活的态度。
次句“拄杖扶行稳当车”,进一步描写了智海大师游历江湖的情景。智海大师之所以能够在江湖之间游历自如,是因为他有一根拄杖,这根拄杖既可以支撑着他的身体,又可以让他行走得更加稳重。而“扶行”二字,则形象地描绘出了智海大师游历江湖时的从容不迫之态。
第三句“苦要诗翁谈生活”,则是对智海大师性格的进一步刻画。智海大师虽然是一位僧人,但他并不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相反,他在游历江湖的过程中,经常与各地文人墨客交流心得,探讨人生。而这位“诗翁”显然就是诗人自己。在这里,诗人将智海大师与自己进行了比较,表达了自己对智慧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尾句“穿云涉水到西徐”,则是对智海大师游历江湖的总结。智海大师在江湖之间游历,不仅需要一双稳健的手杖来支撑自己,还需要一颗勇敢的心去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不仅要穿越云层,涉过水流,还要到达遥远的西徐这个地方。这里的“穿云涉水”和“西徐”都是对智海大师游历江湖的形象描绘。
这首诗通过描绘智海大师游历江湖的情景,赞美了他的才华和精神风貌。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生活的独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