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先生第一流,著书曾赋畔牢愁。
何人载酒论奇字,仿佛虞箴是九州。
【解析】
- 第一句中的天禄先生指李商隐,“曾”字表示曾经,“赋畔牢愁”是指赋诗抒发心中的忧愁。
- 第二句中“载酒论奇字”,是指有人载着一壶美酒与李商隐一起讨论古文奇字;“虞箴是九州”,是指虞舜的《大禹谟》被当作治国的准则。
- 第三句中的载酒指携酒来访,李商隐因受排挤而离开长安后,心情郁闷,常与朋友借酒浇愁,故称“载酒”。
- 第四句中的“奇字”指古文中的古奥难懂的文字。“虞箴”指虞舜的《大禹谟》。“九州”泛指全国。
- 赏析:这首诗是写李商隐与友人饮酒论道之事的,但诗人并没有明说,而是从他的好友王茂元身上来反映。王茂元曾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后来遭奸臣排斥而辞官,退居长安,李商隐曾作《赠别王茂元侍御》诗,王茂元也作《酬李端公》诗回赠李商隐。两人在长安时有过交往,这次王茂元来访,李商隐自然很高兴,就写了此诗以答谢。
【答案】
译文:
天禄先生第一流,著书曾经赋苦愁。
何人带着美酒来与我谈论古文中的奇特文字?仿佛虞舜的谟训成为治理国家的准则。
赏析:
首联两句点出李商隐和王茂元的关系。天禄先生即指李商隐,他曾经赋过诗以抒其内心的苦愁。“曾赋畔牢愁”,意谓他曾经写过一首表达内心愁苦的诗。这里的“畔牢”指的是牢狱之灾。
颔联两句写王茂元来访李商隐的情景。“载酒”,就是携带美酒。“论奇字”,即谈论奇异的文字。“何人”,指王茂元自己。“载酒”,即携带美酒前来探望李商隐,并和他一起讨论古文中的奇特文字。王茂元曾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后来遭到奸臣排挤而辞官,退居长安后得到李商隐的支持。因此,王茂元此次前来,李商隐非常高兴。
颈联两句写王茂元的来意和所谈内容。“载酒”,即王茂元携带的美酒。“奇字”即指古文中的奇特文字,这里指《大禹谟》,这是古代著名的文献。“仿佛”,即似乎。“虞箴”指虞舜的《大禹谟》,是古代的治国纲领。“九州”,古代传说中大地上的九个区域,这里泛指全国。
尾联两句写李商隐对王茂元来访的感激之情。“九州”,古代传说中大地上的九个区域,这里泛指全国。“载酒”,即王茂元携带的美酒。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李商隐能够与王茂元结交,实在是非常幸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