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海北天,笑指湘南路。
使君载酒醪,拥节东城驻。
前驱千纛直,纵猎万人呼。
尘流翳白日,十里映黄雾。
何人揖迎我,一苇横江渡。
渺渺倦鸦翻,相随归薄暮。
【解析】
“发桂林”三句,写诗人与刘帅同僚们从甘棠渡口告别。“行尽海北天”,指行程已到海的北面和天的南边。“笑指湘南路”,意谓一路欢声笑语,指湘南路。“使君载酒醪,拥节东城驻”,饯别时,刘帅载着酒醪(jiāo),带着符节在东城停驻。“前驱千纛直,纵猎万人呼。”前头开道的是千面旗帜,放牧狩猎的民众万人齐呼。“尘流翳白日,十里映黄雾。”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太阳的光芒,十里之内被黄雾笼罩,一片朦胧。这两句是写饯行的热闹场面。
“何人揖迎我”,作者自问。“一苇横江渡”,用《庄子·外物》中“子贡乘舟而浮于海”,“援苇以为筏,因水而止”的典故,说自己如同一个苇草做成的筏子横渡江上。“渺渺倦鸦翻”,“倦”,困倦;“翻”,飞起。“相随归薄暮”,“相随”,相随相伴;“薄暮”,傍晚时分。这几句是说:我随着众人一起回到岸边,天色渐晚,乌鸦也飞回了林中。这两句既写出了送别的场景,又表达了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
“行尽”,走完。“海北天”,泛指天涯海角。“笑指湘南路”,意谓一路上欢声笑语,指湘南路。“使君载酒醪,拥节东城驻”,饯别时,刘帅载着酒醪,带着符节在东城停驻。“前驱千纛直,纵猎万人呼”,前头开道的是千面旗帜,放牧狩猎的民众万人齐呼。“尘流翳白日,十里映黄雾”,扬起的尘土遮蔽了太阳的光芒,十里之内被黄雾笼罩,一片朦胧。此联描写饯别的盛况。
“何人揖迎我”,作者自问。“一苇横江渡”,用《庄子·外物》中“子贡乘舟而浮于海”,“援苇以为筏,因水而止”的典故,说自己如同一个苇草做成的筏子横渡江上。“渺渺倦鸦翻”,意谓倦怠的乌鸦翻飞起来。“相随归薄暮”,意谓大家相随相伴回到薄暮时分。这两句是写饯别的场景,并抒发自己离别时的感慨。
【答案】
【注释】
①本诗为作者出使广西途经桂林,送别刘帅时所作。②甘棠:地名。③刘帅:指桂林刘帅。立道:字立道,曾任岭南经略副使兼广右都监。《宋史》本传载其治事有声绩,但为人不拘细行。④甘棠渡口:即今漓江中的甘棠驿,为古驿道之一,位于桂林市东北约18公里。⑤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⑥拥节:持节,持节者以符节表示身份。⑦前驱:前面开路的人马。⑧麾:古代军旗。⑨旌旗:古代军队的战旗。⑩黄雾:浓雾。黄雾弥漫的景象,给人以迷蒙之感。⑪一苇横江渡;传说战国时期鲁班为帮助吴王造船,曾用芦苇做木筏试验。后遂以“一苇横江渡”比喻事情办成或成功之易。⑫倦鸦:疲倦的鸟。⑬薄暮:傍晚时分。⑭千里:极言距离之远。⑮薄:迫近。⑯薄暮:傍晚时分。⑰暝色昏昏欲雨,轻烟淡雾笼江村:傍晚时分,天色将黑,云雾弥漫,江上景色如梦如幻。⑱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于此日登高赏菊饮酒。⑲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于此日登高赏菊饮酒。⑳重阳:农历九月九日,古人于此日登高赏菊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