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最知时,未逃罗与网。
不能忘稻粱,千里安得往。
鸣蜩腹空虚,见喙因其响。
丹凤穴九霄,虞人常梦想。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杂诗呈逢原”一句点题,点出诗的主题。“鸿雁最知时”,这是说鸿雁是最懂得时间流逝的,因为其飞行路线是固定不变的。“未逃罗与网”,说明鸿雁在飞的时候,是很容易被捕到的,因为它们总是在罗网里飞翔。“不能忘稻粱”,这是说鸿雁是忘不了稻粱米的。“千里安得往”,这是说它们千里迢迢飞来,却不知道该去什么地方。“鸣蜩腹空虚”,蜩,一种蝉。“见喙因其响”,蝉在鸣叫的时候,其腹部是空的。这是说蝉是不懂得自己的声音的,因为其鸣叫只是声音而已。“丹凤穴九霄”,“丹凤”是一只鸟,传说中凤凰就是它的后代。“穴九霄”,这是说丹凤的巢穴是很高的。“虞人常梦想”,虞人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掌管山林川泽等。“梦想”,这里指希望。这句的意思是说:人们往往把丹凤当作美好的事物来向往、追求。

【答案】

杂诗呈逢原

鸿雁最知时,未逃罗与网。

不能忘稻粱,千里安得往。

鸣蜩腹空虚,见喙因其响。

丹凤穴九霄,虞人常梦想。

赏析一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对鸿雁的观察和感悟。首联两句写鸿雁最懂得时节的变化,但不知如何躲避罗网。颔联二句写鸿雁虽然知道稻梁米好吃,但不知道它该去哪里才能吃上。颈联二句写蝉鸣叫着自己肚子空了,但它并不知道自己的嘴巴是用来鸣叫的。尾联二句写丹凤栖息在高处的洞穴中,人们常常把它当做美好的东西来向往和追求。整首诗通过鸿雁、蝉、丹凤三种动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观察和思考。

赏析二

全诗以“鸿”“蝉”“凤”三种动物为载体,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人通过对这三类动物的描写,表达了他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也表达了他的人生理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