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门山人沧浪客,洒泪已枯眼见骨。
风尘峥嵘万里空,不知何处营三窟。
城中性命汤火近,路穷援断无消息。
鼠窃狗偷何足忧,都将十指漫天日。
大言阔步好公卿,三百年馀涵养成。
已闻郑五但搔首,复道庞涓竖子名。
平时肉食夸果决,谁信临危跋疐行。
白头面皱牙齿落,万事已矣秋风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一部分。全诗如下:
鹿门山人沧浪客,洒泪已枯眼见骨。
风尘峥嵘万里空,不知何处营三窟。
城中性命汤火近,路穷援断无消息。
鼠窃狗偷何足忧,都将十指漫天日。
大言阔步好公卿,三百年馀涵养成。
已闻郑五但搔首,复道庞涓竖子名。
平时肉食夸果决,谁信临危跋疐行。
白头面皱牙齿落,万事已矣秋风生。
译文:
鹿门山人沧浪客,泪水已经干涸眼见骨头。
风尘弥漫万里空旷,不知何地筑巢栖息。
城里生命如汤火热,前途渺茫道路断绝无消息。
老鼠小偷何足挂齿,只需用手指天日。
大声疾呼阔步前行,好一个公卿大臣三百多年培养成就。
已听说郑五只是搔首,又听闻庞涓竖子名声。
平时吃肉者夸夸其谈果决,谁知临危却胆怯行事。
白发皱纹牙齿脱落,一切已成过去秋风起。
注释:
- 鹿门山人沧浪客: 指的是居住在荆州一带的一位名叫张良的隐士,他在鹿门山隐居。
- 洒泪已枯眼见骨: 形容张良因离别家乡而流泪,泪水已干涸,眼中只剩下白骨。
- 风尘峥嵘万里空: 形容路途遥远,风尘滚滚,万里之间一片空旷。
- 不知何处营三窟: 意指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不知何去何从,如同没有地方可以安身。
- 城中性命汤火近: 描述了城市中的生活充满了危险和不安,就像被开水和烈火包围一样。
- 路穷援断无消息: 形容处境困难,无法得到帮助或消息。
- 鼠窃狗偷何足忧: 比喻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不值得忧虑。
- 都将十指漫天日: 形容手指伸展开,像天空一样辽阔,比喻事情的发展无限广阔。
- 大言阔步好公卿: 描述某人大言不惭,步伐阔大,似乎能成为一位公卿大臣。
- 三百年馀涵养成: 表示经过三百多年的历练和培养,终于有所成就。
- 郑五但搔首: 指历史上的一个典故,郑板桥(郑燮)曾为官,但在任上无所作为,只能无奈地抚摸头发,形容无能为力。
- 复道庞涓竖子名: 比喻某个人虽然有才能,但实际上却是小人一枚。
- 平时肉食夸果决: 描述平时享受权力的人,夸耀自己决策果断,实际上却往往在关键时刻犹豫不决。
- 谁信临危跋疐行: 意思是谁能相信他们面对危机时会勇敢行动?
- 白头面皱牙齿落: 描述了年纪大了,头发白了,面颊皱纹加深,牙齿掉落的情景,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荆州渡江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在乱世中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诗人用“风尘峥嵘万里空”描绘出了旅途的艰辛,而“都已尽收眼底”则透露出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同时,诗歌也在感叹个人命运的无常和社会现实的残酷。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壮志未酬的哀愁,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