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浩荡何处来,荆南府中好春酒。
我公此日盛宾佐,但饮无劳问升斗。
座中十万无下箸,乌帽朱衣马牛走。
好舞清歌如有神,翠烂金明各回首。
人生行乐须壮年,小人再拜为主寿。
满堂泪落起挽须,临馈三叹成郁纡。
干戈未定郡国破,乱臣贼子何代无。
主忧臣辱坐感激,忍对花鸟调欢娱。
近闻士卒愿一战,猛气正倚风尘粗。
丈夫行事动千古,快意一饱非雄图。

【注释】

  1. 庚午:宋徽宗政和七年。
  2. 三月五日:即重阳。
  3. 朱尚书席上:指在朱文公(朱熹)的宴会上。
  4. 醉歌:喝醉后唱的歌。

【译文】
天风浩荡何处来,荆南府中好春酒。我公此日盛宾佐,但饮无劳问升斗。座中十万无下箸,乌帽朱衣马牛走。好舞清歌如有神,翠烂金明各回首。人生行乐须壮年,小人再拜为主寿。满堂泪落起挽须,临馈三叹成郁纡。干戈未定郡国破,乱臣贼子何代无。主忧臣辱坐感激,忍对花鸟调欢娱。近闻士卒愿一战,猛气正倚风尘粗。丈夫行事动千古,快意一饱非雄图。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理学大师朱熹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重阳节为背景,通过描绘一场盛宴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时事的看法。全词风格豪放,语言生动,充满了作者的个性和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及赏析:

天风浩荡何处来,荆南府中好春酒。
天风浩荡何处来,荆南府中好春酒。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天风浩荡”形容天气的壮观,而”何处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然的感叹。”荆南府中好春酒”则描绘了宴会的场景,展示了一种欢乐的氛围。

我公此日盛宾佐,但饮无劳问升斗。
我公此日盛宾佐,但饮无劳问升斗。
这句话赞美了主客之间的亲密关系。”我公此日”指的是朱熹,”盛宾佐”表示宾客众多而且地位尊贵。”但饮无劳问升斗”则表达了主人的热情款待,没有多余的礼节和繁琐的程序。

座中十万无下箸,乌帽朱衣马牛走。
座中十万无下箸,乌帽朱衣马牛走。
这句话描述了宴会上的气氛热烈。”座中十万”形容人数众多,”无下箸”则是形容人们兴致勃勃,无法抑制内心的激情。”乌帽朱衣马牛走”则进一步描绘了人们的盛况,仿佛是一群骑马奔腾的勇士。

好舞清歌如有神,翠烂金明各回首。
好舞清歌如有神,翠烂金明各回首。
这句话赞美了宴会上的歌舞表演。”好舞清歌”形容舞蹈优美,歌声悠扬,仿佛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如有神”则表达了这种表演给人带来的震撼和愉悦。”翠烂金明”则是用来形容服饰的美丽多彩,”各回首”则是形容人们陶醉其中,不愿离去。

人生行乐须壮年,小人再拜为主寿。
人生行乐须壮年,小人再拜为主寿。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和看法。”须壮年”强调了人生中的宝贵时光,应该珍惜并充分利用。”小人再拜为主寿”则是对在场的宾客表示感谢和敬意。

满堂泪落起挽须,临馈三叹成郁纡。
满堂泪落起挽须,临馈三叹成郁纡。
这句话表现了宴会结束时的情感氛围。”泪落起挽须”描绘了人们在离别时的伤感和无奈,”临馈三叹成郁纡”则形容了人们在告别时的感慨和哀愁。

干戈未定郡国破,乱臣贼子何代无。
干戈未定郡国破,乱臣贼子何代无。
这句话反映了战争带来的混乱和破坏。”干戈未定”形容战争尚未结束,”郡国破”则描绘了国家的动荡不安。”乱臣贼子何代无”则是对那些背叛国家的人的批评和讽刺。

主忧臣辱坐感激,忍对花鸟调欢娱。
主忧臣辱坐感激,忍对花鸟调欢娱。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忧以及个人的无奈感。”主忧臣辱”是指君主忧虑而臣子遭受屈辱,”坐感激”则是形容自己内心受到触动而感到痛苦。”忍对花鸟调欢娱”则是形容自己被迫面对现实,只能勉强维持表面的欢乐。

近闻士卒愿一战,猛气正倚风尘粗。
近闻士卒愿一战,猛气正倚风尘粗。
这句话反映了士兵的英勇和决心。”士卒愿一战”表示士兵们渴望为国而战,”猛气正倚风尘粗”则是形容他们英勇无畏,充满力量。

丈夫行事动千古,快意一饱非雄图。
丈夫行事动千古,快意一饱非雄图。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追求。”丈夫行事”指的是有担当的男子汉,”动千古”则形容这种品质能够影响后世。”快意一饱非雄图”则是说只要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即使不建功立业也无所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