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也久从我,牢之真有甥。
时情为客老,秋色进船清。
拨刺朝朝味,钩辀处处声。
越台休吊古,旅魄向来惊。

【注释】

由也:即刘裕,晋朝开国皇帝。牢之:即司马道子,东晋时期权倾一时的大臣。外甥:指作者的哥哥司马休之的儿子刘休年。时情:指时事。客老:寄人篱下的孤苦。秋色:秋天的颜色。钩辀:古代车辕上的一种装饰,用象鼻形的木片做成,挂于车上,以随风声而发出声音。越台:在建康(今南京)城北,为三国吴大帝孙权修筑。这里指三国时的石头城。休吊古:停止凭吊旧迹。旅魄:游子的魂魄。惊:惊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其侄儿司马休之去广州时所作。诗中既表达了对侄儿的深情厚意,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之情。

首句点题,说明刘裕与司马道子之间有深厚的友谊,这种关系可以用“甥舅”来概括。第二句进一步写这种关系,突出刘裕对司马道子的重视与关爱,同时也表明他们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

第三、四句则转入对当前时局的描绘。“时情为客老”,意味着司马道子现在寄人篱下,生活十分艰苦,处境十分艰难。“秋色进船清”,则写出了司马道子身处南方水乡,秋色宜人,环境优美,但他的心情却并不轻松,因为他时刻都在关注着国家的命运。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司马道子的处境,又暗示了他对当前形势的看法。

接下来的四句则是对司马道子此行的祝福与期望。“拨刺朝朝味”,意味着司马道子每天早晨都要品尝鲜美可口的鱼脍,以此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这里的“拨刺”是动词活用,指吃鱼脍。“钩辀处处声”,则写出了司马道子的车驾经过之处,人们都会听到他车辕上发出的悦耳之声,从而引起人们对他的敬仰与怀念。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司马道子的生活情趣,也表达了作者对他的祝福与期望。

最后两句则是对司马道子此行所引发的感慨。“越台休吊古”,意味着司马道子在游览越台时,不要再凭吊历史遗迹,因为那已经成为了过去。“旅魄向来惊”,则写出了司马道子此次出行,将触动游子的魂魄,使他感到惊讶不已。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作者对司马道子此行的担忧与忧虑,也揭示了时代变迁带来的巨大变化。

整首诗以亲切的语言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同时也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忧虑之情。它既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