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华忽忽又清明,忆与诸生试集英。
金锁掣雷开右掖,纻襕披雪照升平。
立班雉尾身疑梦,茂对龙颜目乍惊。
百拜起居分左右,十年胸臆转纵横。
愧无长策裨千虑,敢昧初心苟一名。
三道岂能窥董傅,乙科今复愧匡衡。
始吾进取恬无意,看汝光华便是荣。
他日当求田二顷,杖藜自足过浮生。

清明日示弟侄

【注释】:岁华,岁月的光景。集英,指科举考试。右掖,指中书省(政事堂)西侧门。纻襕,以苎麻为原料制作的袍子。雉尾,仪仗中的装饰物。龙颜,帝王的面容。百拜起居,表示恭敬地问候。董傅、匡衡,都是汉代有名的宰相,因被举荐而得到重用。

【赏析】:这是一首劝勉弟弟的诗作。诗的前半部分是写诗人自己对弟弟的教诲,后半部分则写诗人对自己弟弟的勉励与期许。

首两句“岁华忽忽又清明,忆与诸生试集英”,意思是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又是清明时节,我想起当年和同科的诸位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的情景。

第三句“金锁掣雷开右掖,纻襕披雪照升平”,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场景,金锁掣雷象征着科举考试的到来,人们纷纷前来参加,场面十分壮观;同时,身着纻襕袍子的士人仿佛披着白雪,照亮了整个升平的大地,表达了诗人对科举考试的热爱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情感。

第四句“立班雉尾身疑梦,茂对龙颜目乍惊”描述了科举考试时的情景,作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境之中,面对着威严的皇帝,心中不由得一惊。这里的“茂对龙颜”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作者紧张又兴奋的心情。

第五句“百拜起居分左右,十年胸臆转纵横”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科举考试的重视和期待。他希望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自己的抱负,让自己的人生道路更加宽广。

第六句“愧无长策裨千虑,敢昧初心苟一名”则是诗人对自己在科举考试中的表现进行反思。他认为自己在科举考试中并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感到惭愧;同时他也承认自己在科举考试中并没有真正用心去做,只是想要通过考取功名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第七句“三道岂能窥董傅,乙科今复愧匡衡”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借鉴和启示。他认为历史上的董傅和匡衡都是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物,因此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八句“始吾进取恬无意,看汝光华便是荣”则是诗人对弟弟的鼓励和期望。他认为弟弟应该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不要畏惧困难和挫折;同时他也相信弟弟一定能够像他一样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从而获得荣耀和成功。

最后一句“他日当求田二顷,杖藜自足过浮生”则是诗人对弟弟的祝愿和期望。他希望弟弟能够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成功,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