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旴二母毕从姑,各献蟠桃曳紫裾。
共把我公游咏处,从头善颂满阶除。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要求考生赏析,因此,考生要通读全诗,理解全诗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境,分析诗句的内涵,同时注意答题时要有层次性。
上余倅生辰唐律十章
谌旴二母毕从姑,各献蟠桃曳紫裾。
共把我公游咏处,从头善颂满阶除。
【注释】
①余:即作者的字。余倅:即余干县尉。生辰:生日。唐律:唐代的法令。
②谌旴(chén huī):地名,在今江西分宁县境内,属饶州路。
③“各”句:指谌旴二母分别向余干县尉祝寿献蟠桃。
④“曳”句:指她们身穿紫色衣裳,手舞裙裾。
⑤“游”句:指谌旴与余干县尉一同游览吟咏的地方,也就是余干的名胜古迹。
⑥“善”句:指余干县尹在余干县的官署中为余干县尉祝寿。
⑦“满”句:指祝寿的人很多,到处都是。阶除:台阶。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余干作的《上余倅生辰唐律十章》中的第四首,写谌旴二母给余干县尉祝寿的事。诗的前两句说谌旴二母都来向余干县尹祝寿,每人都要送上一个蟠桃,并穿着紫色的衣裳,手舞裙裾,来到县尹的门前。这两句写的是祝寿的场面。第三、四两句写祝寿的原因,说谌旴二母都是余干的故交,她们来此是为了和余干县尹一同游览吟咏的地方,并请余干县尹在余干县的官署里为他们祝寿。最后两联说祝寿的人非常多,到处都是。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前两句写谌旴二母到余干县尉家祝寿的情形;后两句写祝寿的原因及祝寿的人众多。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谌旴二母都来向余干县尹祝寿,每人都要送上一个蟠桃,并穿着紫色的衣裳,手舞裙裾,来到县尹的门前。她们都是余干的故交,来此是和余干县尹一同游览吟咏的地方,并请余干县尹在余干县的官署里为他们祝寿。祝寿的人非常多,到处都是。
【答案】
谌旴二母毕从姑,各献蟠桃曳紫裾。
共把我公游咏处,从头善颂满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