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城烟淡草霏霏,晋俗相传禁火时。
御苑梨繁花盛发,帝园桐嫩蕊初披。
尘微蹴鞠人将散,雨细秋千索半垂。
游骑寻芳还斗酒,九门谣诵乐重熙。

【注释】

夹城:指宫城的东、西二门。烟淡草霏霏:烟雾弥漫,草木苍茫。晋俗相传禁火时:相传晋代风俗是禁火时节,即寒食节。

御苑:皇宫的花园。梨繁花盛发:梨花盛开,花团锦簇。帝园:皇帝的园林。桐嫩蕊初披:桐树的花苞刚刚张开。尘微蹴鞠:尘土飞扬,人开始散去。秋千索半垂:秋千的绳索被雨水浸湿后变得松弛,秋千荡得不高了。游骑寻芳:游玩的骑兵寻找芳香的地方,这里泛指游览胜景。斗酒:指饮酒。九门谣诵乐重熙:在京城九个城门传颂着《雍熙曲》,表示国泰民安,人民生活安定,社会和谐。

【译文】

宫城内外烟雾缭绕,原野上草色苍茫,这是寒食节的习俗。

皇宫里的花园里,满树梨花竞相开放,枝头挂满了洁白的花絮;皇帝的园林里,桐树的花蕾刚刚露出尖尖的芽儿。

随着尘土飞扬,人们纷纷散去,细雨蒙蒙,秋千的绳索也渐渐松垂。

骑马出游的人在芬芳的花木间徜徉,边走边喝美酒,享受这美好的节日时光。

京城里到处传颂着快乐的乐曲,庆祝国家和平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

【赏析】

此诗作于唐僖宗时期,诗人以寒食节为题,描写了寒食节的热闹景象及百姓的欢庆心情,体现了诗人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写景起兴,点明时间地点,渲染气氛。夹城烟淡草霏霏,晋俗相传禁火时,写出春日里夹城内外的景象。“禁火”是古代的一个习俗,据《东京梦华录》记载:“清明节前三日内,禁市易,皆卖青饼、冷食、生菜、羹、汤等类。”可见当时寒食禁火之风俗已很盛行。而禁火之后,则又可以燃放爆竹,扫墓烧纸,所以又有清明踏青之习俗。

颔联写皇宫中的景色,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禁火后的繁华。御苑梨繁花盛发与帝园桐嫩蕊初披相对,前者是皇家园林,后者是皇帝的园林,前者是繁华,后者是清幽。但两者都是春天的象征,都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气息。

颈联写民间百姓的欢乐场景。尘微蹴鞠人将散,雨细秋千索半垂。两句中都有动作描写,表现了百姓们欢快的心情。秋千是一种古代的游乐工具,它是由两根绳子悬挂在支架上,上面系有一根横杆,人们在横杆下面来回荡动,这就是秋千。这里的秋千是挂在高处的,随风飘荡在空中的。秋千索半垂,说明秋千已经荡到一半的高度了,此时秋千上的人正在尽情地嬉戏,他们或笑或歌,或舞或唱,完全忘却了身边的一切。而周围的人们也在为他们欢呼鼓掌。

尾联写京城的热闹场面。游骑寻芳还斗酒,九门谣诵乐重熙。京城里到处都有人在欣赏美景,有的骑马游玩,有的喝酒赏景,还有的人在街头巷尾传唱着欢快的歌曲。这里的“游骑”指的是那些在京城里游荡的骑士,他们的坐骑都装饰着华丽的鞍具,显得十分威武雄壮。“还斗酒”,指的是在京城里的酒馆里畅饮美酒。“九门谣诵乐重熙”,意思是京城里的人们都在传唱着快乐的曲子,庆祝国家和平安宁,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

全诗通过描绘宫廷和民间的景色,展现了唐代社会的繁荣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唐盛世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