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行定何许,舍棹越林丘。
社瓮不容挽,溪毛聊可羞。
禅床应濯足,衲被径蒙头。
静境有真趣,乐哉何所忧。

【释义】

清晨的阳光,照耀着晴明的天空。你远行的地方在哪里?我停棹渡过了林丘。社瓮容不下我的挽留,溪边的茅草聊可自羞。禅床应该洗净双脚,衲被直接蒙上头。静境有真趣,乐哉何所忧。

【赏析】

此诗写友人离别时的送别之情。首句“晓晴”点明时间,“君行定何许”是说友人要到哪里去,但未说明目的地,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也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切和不舍之情。第二句“舍棹越林丘”,写诗人自己到江边去送别朋友。“舍”即舍弃之意,“棹”即船桨,此处指划桨的船,“越”是超越、越过的意思,“林丘”泛指山林。这句的意思是说诗人舍弃舟楫来到岸边,为的是送别友人。第三句“社瓮不容挽”,“社”指土地祠,“瓮”是瓦罐,“挽”是拉、拽。这句的意思是说社神的坛子里盛满了水,连提壶装水的桶都拿不进去了,可见天气之晴好。第四句“溪毛聊可羞”。“溪毛”是溪边细长如毛的小草,“羞”是羞愧的意思。这句意思是说小溪边的野草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似乎很可爱,但诗人却不忍心采摘它,因为觉得它很羞涩。这里用了一个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有舍不得友人离去的伤感,又不忍伤害小草的感情。第五句“禅床应濯足”,是说禅师的床铺可以洗涤双脚,这是指佛教徒的坐禅习惯。“衲被径蒙头”,是说僧衣可以盖住整个头颅,这是禅宗和尚的一种修行方式。这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佛教僧人的修行方式,一个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一种生活方式,通过这两个典故表现出诗人与朋友之间的友情深厚。最后一句“静境有真趣,乐哉何所忧”,是说宁静的境地自有其乐趣,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这里的“静境”指的是远离尘世纷扰的清静之地,“真趣”则是真正的乐趣,“乐哉”是高兴的意思,“何所忧”是说什么可忧愁的,意思是说没有什么可忧愁的。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时的心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