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期行志,鸣琴最得民。
渊鱼何用察,桑雉本来驯。
可叹双旌暮,犹歌五裤新。
谁为良吏传,吾欲表斯文。

【解析】

此诗是诗人为李中甫使君所作的挽诗。全诗八句,前六句写李中甫的政绩与品德,后两句抒发了作者对李中甫的哀悼之情。

其一:发轫期行志(启程时)——开始出行,心怀壮志;

其二:鸣琴最得民(在任期间)——弹琴以治民,百姓归心;

其三:渊鱼何用察(治理水患)——深水之鱼无须用渔网去捕捉;

其四:桑雉本来驯(治理山野)——山野之鸡不需用网去捕捉;

其五:可叹双旌暮(功成名就之日)——令人叹息的是功成名就之日已到;

其六:犹歌五裤新(未老先衰之日)——仍歌唱出未老先衰之声;

其七:谁为良吏传(谁为后人传颂)——是谁为后人传颂呢?

其八:吾欲表斯文(要为后世留下文章)——我想为后人留下文章。

【答案】

译文:

当初出发时心怀壮志,在任期间弹琴以治民,百姓归心。治理水患深水之鱼无须用渔网去捕捉,治理山野山野之鸡不需用网去捕捉。功成名就之日让人叹息,未老先衰之日仍歌唱出未老先衰之声;

谁为后人传颂,我愿为后世留下文章。

赏析:

本诗为挽词,诗人通过回忆李公的政绩和品格,表达自己对李公的哀悼之情。首联“发轫期行志,鸣琴最得民”,写李中甫的政绩。诗人认为李中甫在任时,心怀壮志,勤政为民,所以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这是诗人所赞颂的。中间两联“渊鱼何用察,桑雉本来驯”,写李中甫的政绩。诗人认为治理水患,深水之鱼无须用渔网去捕捉;治理山野,山野之鸡不需用网去捕捉。这里诗人以喻人,暗指李中甫的政绩卓绝而高明。“可叹双旌暮,犹歌五裤新”。尾联“谁为良吏传,吾欲表斯文”点题。诗人认为,李中甫的政绩如此卓绝,应当让后世的人都知道,他应得到人们的称颂。诗人想为李公作一篇传文,让后代的人都知道他的功德。

本诗语言朴实自然,不事雕琢,而意境高远深远,耐人寻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