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平生事,篝灯静夜分。
韵钧奏韩柳,黼黻补卿云。
不鄙频挥麈,曾窥一运斤。
词人嗟不遇,地下早修文。
【注释】
书卷:指读书。平生:一生的学问和经历。篝灯:点燃灯火。分:读、写。韵钧:声音和谐。韩愈、柳宗元:唐代著名文学家,二人的文章风格不同,但都为古文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黼黻(fǔ fú):古代礼服上的彩色花纹,这里指文彩。卿云:卿相之云,指官阶。不鄙:不轻视、不屑一顾。挥麈(zhì):驱除尘埃,比喻清谈。曾窥:曾经观察、了解。运斤:砍柴,喻写作。词人:文人,指作者自己。嗟:感叹。地下早修文:在阴间也要继续写作。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诗中回忆了与李使君交往的情景,表现对李使君的崇敬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首联“书卷平生事,篝灯静夜分。”诗人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所学所思,在寂静的夜晚里,独自点燃灯火,沉浸在书中的世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孤独夜晚的思考。
颔联“韵钧奏韩柳,黼黻补卿云。”诗人赞叹李使君学识渊博,其学问深厚,能够融会贯通韩愈、柳宗元的古文精髓,文采斐然,堪比古代的卿相之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使君才学的敬佩和赞赏。
颈联“不鄙频挥麈,曾窥一运斤。”诗人感慨李使君虽然谦逊有礼,但并不轻视他人,而是常常与人交谈,倾听意见;同时,李使君也曾深入地观察事物,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李使君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能力的认可。
尾联“词人嗟不遇,地下早修文。”诗人感慨自己作为文人却未能得到重用,深感遗憾;同时,他也希望自己死后能够在阴间继续写作,为后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通过回顾与李使君的交往经历,赞美了他的学识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