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子论交重,三年为此来。
仪容亲几杖,笑语侍尊罍。
今日临归路,伤心哭夜台。
善人常罕见,宁独为公哀。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叙事,颔、颈两联描写诗人对亡友的怀念之情,尾联表达哀伤之意。此诗语言质朴平实,但感情真挚感人。“令子论交重”句中“令子”是称对方的儿子;“仪容亲几杖”,仪容:仪态容貌。亲:亲近;几杖:指拐杖。这里说刘宣义去世时,我与他相见,他面容和蔼可亲,手拄着拐杖,笑容满面地侍立在我的身旁。颈联紧承上句,写诗人与刘宣义在生前的交往,表现了诗人对刘宣义的思念之情和对刘宣义人格的崇敬。尾联写刘宣义之死,令人伤心落泪。“善人常罕见”句意为:贤良之人总是难得一见的;“宁独为公哀”句意为:难道只有我一个人为你感到悲哀吗?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刘宣义高尚品质的钦敬及对其不幸结局的惋惜之情。

【答案】

挽刘宣义

令子论交重,三年为此来。

仪容亲几杖,笑语侍尊罍。

今日临归路,伤心哭夜台。

善人常罕见,宁独为公哀。

译文:

我与你论交十分看重,已经三年了,你才从外地归来。

你的仪容和蔼可亲,手拄着拐杖(你)笑容满面地侍立在我身旁。

现在你就要离开我们去远方,我伤心得泪水直流。

贤良之人总是难得一见的,你怎么能独自为我悲伤。

赏析一:

此诗为吊唁之作,其内容主要是抒发诗人对亡友刘宣义的怀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自然。开头两句叙事,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令子论交重”,“仪容亲几杖”。这两句是交代刘宣义的为人以及自己的交往情况。“令子”,即贤惠之子。“论交重”,说明两人交情很深,彼此敬重。“仪容亲”,则表明自己与刘宣义关系亲近。“几杖”,即竹制的手杖,这里代指刘宣义。据《后汉书.王充传》记载,王充曾作《政务》,主张“弱不使强”,“贱不使贵”,反对以强欺弱、恃强凌弱的行为。而刘宣义正是这样的人物:他虽然身居高位,却能与平民百姓相亲相善,与朋友之间平等相处,从不居高自傲。“笑语侍尊罍”句是说他与平民百姓亲切交谈,与朋友在一起饮酒作乐。

中间三句写诗人与刘宣义生前的交往:颈联紧承上句,描绘诗人与刘宣义生前的交往,表现了诗人对刘宣义的思念之情和对刘宣义人格的崇敬。“今日临归路”,写诗人送走朋友后回返家中,一路上心情悲凄。“伤心哭夜台”,用典,《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这里借喻死者刘宣义。“夜台”,传说是屈原投江后的尸体所在之处,也泛指坟墓或墓地。“夜台”在这里指墓地。“宁独为公哀”的意思是,我之所以伤心落泪,是因为贤良之人难得一见啊!

末两句写刘宣义之死,令人伤心落泪。“善人常罕见”句中的“善人”指有德行的人;“常罕见”指很少见到;“宁独为公哀”意为:难道只有我一个人为你感到悲哀吗?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刘宣义高尚品质的钦敬及对其不幸结局的惋惜之情。

赏析二:

此诗为吊唁之作,其内容主要是抒发诗人对亡友刘宣义的怀念之情。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自然。开头两句叙事,点明时间地点人物关系:“令子论交重”,“仪容亲几杖”。这两句是交代刘宣义的为人以及自己的交往情况。“令子”,即贤惠之子。“论交重”,说明两人交情很深,彼此敬重。“仪容亲”,则表明自己与刘宣义关系亲近。“几杖”,即竹制的手杖,这里代指刘宣义。据《后汉书.王充传》记载,王充曾作《政务》,主张“弱不使强”,“贱不使贵”,反对以强欺弱、恃强凌弱的行为。而刘宣义正是这样的人物:他虽然身居高位,却能与平民百姓相亲相善,与朋友之间平等相处,从不居高自傲。“笑语侍尊罍”句是说他与平民百姓亲切交谈,与朋友在一起饮酒作乐。

中间三句写诗人与刘宣义生前的交往:颈联紧承上句,描绘诗人与刘宣义生前的交往,表现了诗人对刘宣义的思念之情和对刘宣义人格的崇敬。“今日临归路”,写诗人送走朋友后回返家中,一路上心情悲凄。“伤心哭夜台”,用典,《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这里借喻死者刘宣义。“夜台”,传说是屈原投江后的尸体所在之处,也泛指坟墓或墓地。“夜台”在这里指墓地。“宁独为公哀”的意思是,我之所以伤心落泪,是因为贤良之人难得一见啊!

末两句写刘宣义之死,令人伤心落泪。“善人常罕见”句中的“善人”指有德行的人;“常罕见”指很少见到;“宁独为公哀”意为:难道只有我一个人为你感到悲哀吗?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刘宣义高尚品质的钦敬及对其不幸结局的惋惜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