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欲尽剑南州,满意凌云九顶游。
樽俎楼台一长啸,江山风月几清秋。
古人胜赏分明在,滩水悲鸣日夜流。
万里重来渺难必,扁舟去住总成愁。

游凌云峰答陈同年韵

行行欲尽剑南州,满意凌云九顶游。

樽俎楼台一长啸,江山风月几清秋。

古人胜赏分明在,滩水悲鸣日夜流。

万里重来渺难必,扁舟去住总成愁。

注释:

行行欲尽:一行接一行,形容走得非常快。剑南州:古时四川剑南地区,这里泛指四川。凌云九顶:指成都附近的崇峻山峦,其中九顶山最为高耸。樽俎(zǔn zǔ):古代盛酒食的器具,也用来指宴饮。长啸:大声呼啸,表示豪情壮志。古人胜赏分明在:古人留下的胜迹美景历历在目。滩水悲鸣:河流中发出悲切的声响。万里:指距离遥远或时间长久。渺难必:难以预测或实现。扁舟去住:指船的去向不定。总成愁:总是令人忧愁。赏析:

这首七言律诗,是诗人游览凌云峰后,写给好友陈同年的一首答赠之作。整首诗以“游凌云”为题,描绘了作者在攀登凌云峰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行行欲尽剑南州,满意凌云九顶游。”,表达了对旅行的满足和愉悦。作者行走在剑南州,一路欣赏着凌云九顶的美丽风光,心情无比舒畅。

颔联“樽俎楼台一长啸,江山风月几清秋。”,则进一步描绘了凌云九顶的壮丽景色。在这里,作者一边饮酒作乐,一边俯瞰着江山的风月之美,享受着秋天的宁静与美好。

颈联“古人胜赏分明在,滩水悲鸣日夜流。”,则是对古人胜迹的怀念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慨。作者感叹古人留下的美好胜景历历在目,而眼前江水却发出悲鸣之声,表达了对自然的哀叹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

尾联“万里重来渺难必,扁舟去住总成愁。”,则是对再次前往凌云九顶的期待与忧虑。虽然心中期待着重访此地,但命运却让人感到渺茫无期,因此每次登高远望都令人感到愁苦不已。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