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了不梦邯郸,起凭阑干烟水闲。
五夜清风鸣鼓角,一天佳月悄江山。
客身憔悴衣尘黑,世路崎岖鬓发斑。
未决乘流便东下,明朝且复剑门关。
益昌夜泊
孤舟不梦邯郸去,起凭阑干烟水闲。
五夜清风鸣鼓角,一天佳月悄江山。
客身憔悴衣尘黑,世路崎岖鬓发斑。
未决乘流便东下,明朝且复剑门关。
注释:
益昌夜泊:在益昌这个地方的夜晚停泊。
孤舟了不梦邯郸去:独自漂泊的船只,没有梦去邯郸(即邯郸郡,今河北省邯郸市)的打算。
起凭阑干烟水闲:起身靠在栏杆上,看着烟波浩渺的江面,心情十分悠闲。
五夜清风鸣鼓角:连续五个夜晚,微风吹过江面,发出鼓角声。
一天佳月悄江山:一个明亮的月亮悄悄地映照着江山,景色宜人。
客身憔悴衣尘黑:我的身体已经变得瘦弱而疲惫,衣服上布满灰尘。
世路崎岖鬓发斑:世间的道路崎岖不平,我已经长出了白发。
未决乘流便东下:还没有决定是否继续向东航行,就准备返回。
明朝且复剑门关:明天早晨再回到剑门关。
赏析:
这首词是诗人经过益昌时写的。益昌县治在今天的江西遂川县。益昌地处江西东部,与福建、广东交界。诗人在益昌停留期间,写下这首词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孤舟不梦邯郸去”,意思是说诗人独自一人在益昌停船休息,他并没有想到要前往邯郸这个繁华的城市。这里的“邯郸”是指古代赵国的都城,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诗人选择在这里停留,可能是因为他厌倦了旅途上的风尘仆仆,或者是因为这里有他熟悉的风景和人物。
“起凭阑干烟水闲”中的“起”字,表现了诗人从沉思中醒来的动作。他起身靠在栏杆上,看着烟波浩渺的江面,心情十分悠闲。这里的“烟水闲”描绘了益昌夜晚的宁静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五夜清风鸣鼓角”,这句诗描述了诗人连续五个夜晚所经历的事情。微风吹过江面,发出鼓角声,这是大自然的声音,也是诗人对家乡的回忆。这里的“五夜”指的是诗人在益昌停留的时间长度,而“清风鸣鼓角”则表达了他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度过的时光。
接下来的两句“一天佳月悄江山”,则是诗人对益昌夜景的描述。一个明亮的月亮悄悄地映照着江山,景色宜人。这里的“佳月”指的是美好的月亮,而“悄江山”则形容了月光下的山水景色。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益昌的夜景,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和美丽。
最后两句“客身憔悴衣尘黑,世路崎岖鬓发斑”,则是诗人对自己身世和人生道路的感慨。他感叹自己身体已经变得瘦弱而疲惫,衣服上布满灰尘。而世间的道路崎岖不平,他已经长出了白发。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忧虑和迷茫。
整首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益昌的经历,通过描写景物和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即善于运用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