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忽云夏,青春去安归。
天清风气朗,游子怀芳菲。
碧湖泛我舟,轻云湛晴晖。
入谷山寂寂,缘溪水围围。
翛然得幽憩,丹葩耀岩扉。
鸟声自歌呼,竹色相因依。
举觞伫遥念,日月如梭飞。
平生静中愿,岁晚无相违。
【注释】
①立夏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古代以春分后第三个己日为春社,第五个己日为夏至,第六个己日为立秋,第七个己日为立冬,第八个己日为大雪,第九个己日为小寒(即冬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开始)。这里指立夏,是夏季的开始。泛舟游青山,憩杨氏庵示诸生:《诗经》上说“泛彼柏舟”,这里泛舟是游的意思。青山,指山名,在今安徽当涂县境;杨氏庵在今江苏丹徒县境内,因杨子侨所建而得名。憩,休息,停留。诸生,学生。
②岁序忽云夏:年节到了,不知不觉间已是夏天了。岁序,年岁。忽云,突然之间。
③青春去安归:青春时光飞逝,将往哪里归宿。青春,年轻的日子。
④天清风气朗:天气清明,气候和煦宜人。
⑤游子怀芳菲:游子怀念着春天的美好景色和芬芳的气息。游子,在外的人。芳菲,香花盛开,芳香扑鼻。
⑥碧湖泛我舟:清澈碧绿的湖水中,我的船荡漾。泛,漂浮。
⑦轻云湛晴晖:轻盈的云彩映衬着晴朗的阳光。湛,深湛。
⑧入谷山寂寂:进入山谷时,四周静悄悄的。入,到。谷,山谷。
⑨缘溪水围围:沿着溪岸行走时,被水流包围。缘,沿。
⑩翛然得幽憩:悠闲自在地找到了一个幽静的休息处。翛然,形容闲适的样子。
⑪丹葩耀岩扉:红色的花瓣闪耀在石门上。丹葩,红艳的花朵。岩扉,石洞的门。
⑫鸟声自歌呼:鸟儿的声音自鸣自唱。
⑬竹色相因依:竹林的颜色相互映衬,相互依偎。相因依,相互依靠。
⑭举觞伫遥念:举杯遥思,久久思念。觞,酒杯。伫,站立。
⑮日月如梭飞:太阳和月亮象穿梭一样快速地移动。梭,织布时来回移动的梭子。
⑯平生静中愿:平生以来宁静中的愿望。愿,愿望。
⑰岁晚无相违:岁尾之际不违背自己的心愿。岁晚,年底。
【赏析】
《立夏日泛舟游青山憩杨氏庵示诸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作于作者赴京赶考之前,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思念以及人生理想与志向的向往之情。全诗意境清新,风格自然,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首联“岁序忽云夏,青春去安归。”开篇点题,指出立夏日的到来,意味着夏天的来临。接着表达出青春时光飞逝,将往何处归宿的无奈。
颔联“天清风气朗,游子怀芳菲。”描绘了立夏日的清新景象,同时表达出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惬意心情。诗人以春天的美景为背景,抒发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颈联“碧湖泛我舟,轻云湛晴晖。”描述了湖面上的景色,诗人乘船荡漾在碧绿的湖水之中,周围是明媚的阳光和轻柔的云彩。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湖光山色,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和轻松。
五、六句“入谷山寂寂,缘溪水围围。”写进入山谷时,四周静悄悄的;沿着溪水走时,被水流包围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描绘环境的寂静和流水的景象,进一步衬托出诗人心境的平和与宁静。
最后两句“翛然得幽憩,丹葩耀岩扉。”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在山水之间找到了幽静的休息之所,同时感叹自己得到了如此美好的景致。这里的“丹葩”象征着美丽的景色,而“耀岩扉”则表达了诗人对此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脱俗,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佳作,更是一部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诗人形象,也启示我们要保持一颗平静、豁达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