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曾种白玻璃,夐绝寒荒一点奇。
不厌垄头千百树,最怜窗下两三枝。
幽深真似离骚句,枯健犹如贾岛诗。
吟到月斜浑未已,萧萧鬓影有风吹。



是谁曾种白玻璃,夐绝寒荒一点奇。

不厌垄头千百树,最怜窗下两三枝。

幽深真似离骚句,枯健犹如贾岛诗。

吟到月斜浑未已,萧萧鬓影有风吹。

注释:

  • 谁是谁种下的白玻璃梅?那独特的美丽让寒冷的荒地也为之增色。
  • 我不厌烦看到垄头上成千上万的梅树盛开,因为每一棵都那么独特。
  • 我特别喜欢窗边几株梅花,它们虽不多但很娇美。
  • 梅的幽深之美,就像屈原的《离骚》中的诗句一般深远;它坚韧的姿态,又如贾岛诗歌中的那种风格。
  • 当月亮西斜时,我仍然沉浸在对梅的吟咏中,直到风拂过我的发梢才停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诗人以“谁是谁种下的白玻璃”开篇,表达了对梅花独特美丽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梅花在寒冷的荒地上也能绽放出美丽的景象。接着,诗人通过对比垄头的千上万棵梅花和窗下的那一两棵梅花,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梅的偏爱,认为每一棵梅花都值得欣赏。

诗人通过对梅的幽深之美和坚韧姿态的描述,表达了对梅花的独特理解和赞赏。他认为梅的幽深之态就像是屈原的《离骚》中的诗句,而梅的坚韧则是贾岛诗歌的风格,这种比喻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也表达了他对梅花的深深喜爱。

最后一句“吟到月斜浑未已,萧萧鬓影有风吹”,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结束全诗,表达了自己在吟咏梅花的过程中,被梅花的美丽所吸引,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直到风吹起他的发梢才意识到已经过去很长时间。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梅花的痴迷,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