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下棹归舠,九曲萦纡涨碧桃。
两字功名如草芥,十年身世付蓬蒿。
广陵古调知音少,柯洞残棋不著高。
今日孤忠在何许,挑灯自读楚人骚。

武夷山下棹归舠,九曲萦纡涨碧桃。

两字功名如草芥,十年身世付蓬蒿。

广陵古调知音少,柯洞残棋不著高。

今日孤忠在何许,挑灯自读楚人骚。

接下来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节:“武夷山下棹归舠”,描述诗人乘船离开武夷山的场景。武夷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诗人在这里结束了一次行程。

第2节:“九曲萦纡涨碧桃”,描绘了武夷山的景色,九曲溪蜿蜒曲折,两岸桃花盛开,色彩斑斓。

第3节:“两字功名如草芥”,表示功名利禄如同草芥一般,微不足道。

第4节:“十年身世付蓬蒿”,形容诗人多年来漂泊不定的生活。

第5节:“广陵古调知音少”,提到历史上著名的《广陵散》无人理解其意境。

第6节:“柯洞残棋不著高”,暗示着世事如棋局,无高低之分,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哲理。

第7节:“今日孤忠在何许,挑灯自读楚人骚”,诗人感慨自己如今孤独一人,只能借读书来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与历史渊源

柴元彪生活在宋朝,这一时期文人墨客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自己的情怀和志向。《寄括苍李察院》作为他的一首七言律诗,反映了他对于仕途的无奈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通过对武夷山的描绘,诗人展现了其对自然界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境遇的沉思。

文学价值与影响

此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社会的理解。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能,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寄括苍李察院》不仅是柴元彪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宋代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典型表现。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及其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