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当不如一,十发却休九。
乃知多言累,宁谨三缄口。
寂中荐雷震,悟处狮子吼。
百物自四时,六凿通九有。
风松静度曲,山花相与友。
心远境更幽,先生室无垢。
茶鼎苍蝇鸣,香几黄金纽。
澄神天籁息,见性籓篱剖。
对语彼上人,一笑开户牖。
自愧逐喧尘,成佛灵运后。

注释:

华盖仙山院:华丽的神仙居所。

万当不如一,十发却休九。乃知多言累,宁谨三缄口:十个指头不如一个指头,十个头发不如一根头发。所以知道多说话会累人,还是谨慎一些不说话的好。

寂中荐雷震,悟处狮子吼:在寂静中可以听到雷声,在悟性达到的地方,能听到狮子的吼叫。

百物自四时,六凿通九有:万物都有自己的四季,六窍可以通向九个世界。

风松静度曲,山花相与友:风吹过松树,让松树枝条弯曲;山间花朵相互陪伴。

心远境更幽,先生室无垢:心灵远离尘世的纷扰,环境更加宁静优美,先生的居室没有污垢。

茶鼎苍蝇鸣,香几黄金纽:茶炊里的苍蝇叫声,香炉上的黄金纽扣。

澄神天籁息,见性籓篱剖:让心神清澈,如同听到天上的音乐;看透本性,就像藩篱一样被打破。

对语彼上人,一笑开户牖:对着高僧讲话,他一笑就开了窗户。

自愧逐喧尘,成佛灵运后:自己惭愧于追逐世俗的喧嚣,最终成为佛祖之后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水田园风光、抒写隐居生活情趣的山水诗。全诗通过描写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场景和心境,表达了诗人追求自然、超脱尘世的情怀。

第一句“华盖仙山院”,以华丽的神仙居所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接下来的句子“万当不如一,十发却休九。”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的深刻认识和领悟。他认为十个指头不如一个指头强,十个头发不如一根头发珍贵。因此,他告诫人们要谨慎言行,避免多话带来的麻烦。

第三句“乃知多言累,宁谨三缄口。”进一步强调了慎言的重要性。诗人认为说话太多会拖累自己的行为,因此宁愿保持沉默,也不愿意多说一句话。这体现了他对于言行举止的严格自律和追求。

接下来的诗句“寂中荐雷震,悟处狮子吼”,描绘了寂静中可以听到雷声和悟性达到的地方,能够听到狮子的吼叫的场景。这些生动的比喻和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深邃。

第五句“百物自四时,六凿通九有”继续展开描述诗人所看到的美景。诗人看到了万物都有自己的四季,六窍可以通向九个世界的景象。这些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让人不禁感慨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六句“风松静度曲,山花相与友”,则描绘了风吹过松树、山花相随相伴的画面。这里的风和松树、山花之间的互动,展示了大自然中的和谐之美。这种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第七句“心远境更幽,先生室无垢”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的心灵远离尘世的纷扰,环境更加宁静优美。他的居室没有污垢,这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第八句“茶鼎苍蝇鸣,香几黄金纽”则通过描绘茶炊里的苍蝇叫声和香炉上的黄金纽扣,展现了诗人生活中的琐碎细节。这些细节虽然微不足道,但却给人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和温馨的氛围。

第九句“澄神天籁息,见性籓篱剖”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境界。他让心神清澈如天籁之声,看透了本性如同藩篱被打破一样。这种境界使人感到心灵的宁静和超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追求。

第十句“对语彼上人,一笑开户牖”则是诗人与高僧的交流场面。他与高僧对话,他的笑容如同打开了窗户一样明亮。这种交流场景不仅表现了诗人与高僧之间的亲密关系,也体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应用。

最后两句“自愧逐喧尘,成佛灵运后”则反思了自己的修行历程。他自愧于追逐世俗的喧嚣而无法成佛,但他已经超越了灵运的境界。这表明诗人在追求佛教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努力,终于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场景和他内心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超脱尘世的深刻理解和追求。同时,诗人还通过诗歌的韵律和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诗既有意境又富有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