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生岂愿为胡妇,失信宁当累明主。已伤画史忍欺君,莫使君王更欺虏。
琵琶却解将心语,一曲才终恨何数。朦胧胡雾染宫花,泪眼横波时自雨。
专房莫倚黄金赂,多少专房弃如土。宁从别去得深颦,一步思君一回顾。
胡山不隔思归路,只把琵琶写辛苦。君不见有言不食古高辛,生女无嫌嫁盘瓠。
这首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述了王昭君不愿嫁给胡人的坚定立场和对汉明主的深深忧虑。第二部分则通过琵琶演奏表达了她内心深深的悲伤和无尽的思念。
“妾生岂愿为胡妇”表明王昭君本不愿成为胡人的妻子,这种情感透露出她的自尊心和对故土、亲人的深切眷恋。接着,“失信宁当累明主”强调了她的诺言与忠诚,即使违背了信任,也宁愿让汉朝君主受累。这里的“宁”字显示了她不愿意背叛汉室的决心。
“已伤画史忍欺君”,反映了当时文人画家为了迎合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而对王昭君美貌的夸张描绘,这让她感到痛苦并质疑这种做法的正当性。
第三句“莫使君王更欺虏”更是直接表达了她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提醒皇帝不要继续受到欺骗,这反映了她深刻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朦胧胡雾染宫花,泪眼横波时自雨”形象地描绘了王昭君在异国他乡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她在夜晚凝视着远方时的泪水。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她的外在美,更深刻地表达了她的心境和感受。
接下来是“专房莫倚黄金赂”,这句话意味着王昭君不应该因为金钱或诱惑而改变她的忠诚和信仰。她强调了坚守信念的重要性,不受外界干扰。
第四句“多少专房弃如土”。这句诗指出,那些被金钱或权力出卖的宫廷人物最终都失去了地位和尊重。它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正直和纯洁的追求。
第五句“宁从别去得深颦”,表明王昭君宁愿选择离开,也不愿忍受屈辱和不忠的行为。她的决定体现了她对自我价值的坚持和对道德原则的坚守。
第六句“一步思君一回顾”表达了她在异乡时刻想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这种思念之情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最后两句“胡山不隔思归路,只把琵琶写辛苦”描绘了王昭君尽管身在异域,但心中依然牵挂着故乡和亲人的情感。她用琵琶来寄托自己的思念,虽然路途遥远,但音乐却能跨越山川,传达她的心声。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王昭君的美貌和才情,更深刻地表达了她对国家、民族和爱人的忠诚和爱。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共鸣和赞誉。王昭君的事迹和她所体现的精神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不朽的篇章,激励着后人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