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无穷景,楼前正落晖。
开轩跨寥廓,览物极纤微。
云破孤峰出,潮平两桨飞。
东溟看月上,西渡认僧归。
木落吴天远,江寒越舶稀。
鱼龙邻海窟,鸡犬隔淮圻。
草色迷千古,波声荡四围。
废兴怀霸业,融结想天机。
浩浩群流会,沉沉百怪依。
登临真伟观,回首重歔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情感态度和思想主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理解词人的情感,最后总结答案要点。
登多景楼
楼上无穷景,楼前正落晖。
开轩跨寥廓,览物极纤微。
云破孤峰出,潮平两桨飞。
东溟看月上,西渡认僧归。
木落吴天远,江寒越舶稀。
鱼龙邻海窟,鸡犬隔淮圻。
草色迷千古,波声荡四围。
废兴怀霸业,融结想天机。
浩浩群流会,沉沉百怪依。
登临真伟观,回首重歔欷。
【翻译】
登上了多景楼,看到无边无际的景色;站在楼前欣赏那夕阳余晖,推开窗户观赏那辽阔的景象;从高处放眼望去,可以看得非常清楚;云霞散开,孤峰突兀地出现在天空中,大潮退去,两桨划过,船帆飞扬;向东眺望只见东海在月光的照耀下泛着银光,向西眺望看见越州船只缓缓驶过,船上的和尚们正在回家的路上。秋天草木凋零,天气越来越凉,海上的鱼龙游弋在海底的洞穴中,远处的淮水边上停泊着渔船。海浪的声音回荡在四面八方;国家衰败,英雄人物不再出现,我不禁感叹国家的衰败;天地之间万物都聚集到一起,形成一片茫茫的景象。登上这座山,真是宏伟壮观。面对这一切,我不禁感慨万分,久久地徘徊不已。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抒发豪情壮志的诗。诗人登上多景楼后,首先写了自己所见之景:登高望远,无边无际,夕阳余晖,云霞缭绕,云海翻腾。诗人用笔开阔,把登高远眺的壮阔气势写了出来。诗人接着又描绘了自己目之所及之景:东溟月明,西渡归舟,越客归航,渔人收帆。诗人的笔墨又由近及远,把眼前所见之景写得更加具体生动了。这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所在。
接下来诗人又写了自己耳所闻之声:云破孤峰,潮起平沙,鸟鸣猿啼。这些声音与前面所写的自然景观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图卷。诗人的笔触又由视觉转入听觉,进一步把诗人的感受表达出来。
最后诗人又写了自己所想之事:国运衰微,人事更替,英雄难觅。诗人用笔由实转虚,把个人的思想感情融入自然景观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人通过登高远眺之景,抒发自己的感慨。诗人以多景楼为背景,描写了多景楼周围的自然风光:云霞缭绕,孤峰突起,大潮涌动,越船归航。诗人还描写了楼中之景:云破日出,鸟啼猿啸,云飞潮涨,潮平舟进。诗人以多景楼为窗口,将楼外自然景观尽收眼底,同时诗人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其中。诗人以多景楼为基点,由楼外写到楼上。楼中所见之景有:云破孤峰,云破日出,云飞潮涨。诗人还描写了楼中之景:云破日出,云飞潮涨,潮起平沙,潮平两桨飞。诗人由楼中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东溟月明,西渡归舟,越客归航。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内之景:木落吴天,江寒越舶。诗人由楼内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鱼龙邻海窟。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鸡犬隔淮。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草色迷千古,波声荡四围。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废兴怀霸业。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融结想天机。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浩浩群流会,沉沉百怪依。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登临真伟观。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回首重歔欷。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抒怀之作。诗的前半部分写多景楼之景,主要运用的是赋法。诗人以多景楼为背景,描写了多景楼周围的自然风光:云霞缭绕,孤峰突起,大潮涌动,越船归航。诗人还描写了楼中之景:云破日出,鸟啼猿啸,云飞潮涨,潮起平沙,潮平两桨飞。诗人以多景楼为基点,由楼外写到楼上。楼中所见之景有:云破孤峰,云破日出,云飞潮涨。诗人还描写了楼中之景:云破日出,云飞潮涨,潮起平沙,潮平两桨飞。诗人由楼中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东溟月明,西渡归舟,越客归航。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木落吴天,江寒越舶。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鱼龙邻海窟。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鸡犬隔淮。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草色迷千古,波声荡四围。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废兴怀霸业。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融结想天机。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浩浩群流会,沉沉百怪依。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登临真伟观。诗人由楼外之景过渡到楼外之景:回首重歔欷。
整首诗的构思布局严谨缜密,层次分明。诗人以多景楼为背景,从多景楼出发写登多景楼所见之胜景;又从多景楼写起,写登多景楼所见之胜景;最后又回到多景楼上来写所见之胜景。这样写既使文章结构紧凑严密,又使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登高望远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