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钱王建国年,尚遗强弩射潮痕。
地回王气归吴分,山挟潮声出海门。
南渡几年犹昨日,西湖疏影自黄昏。
客来独凭栏干处,时听渔歌过远村。
【注释】
钱唐:今杭州。
强弩射潮痕:钱王(指孙权)建都于金陵,后迁都于建业,在今天的南京附近,其治下之地为江南,地多水,故有强弩射潮之说。强弩,古代的一种大弩,射程远。
王气归吴分:钱王当年建立钱塘时,曾以“王”字为标志,后来王气已归吴地,这里指钱王的子孙统治着这片土地。
山挟潮声出海门:这里的海门指现在的钱塘江口。山与潮声相夹,形容景色壮观。
南渡几年犹昨日:钱王当年南渡到临安(今杭州),距今已有多年。
西湖疏影自黄昏:指钱塘西湖之景,夕阳西下,西湖上波光粼粼,如细碎的银光洒向水面,形成疏影之美。
客来独凭栏干处:指作者独自站在栏杆上欣赏美景。
渔歌过远村:远处传来渔民歌声,悠扬入耳,让人心旷神怡。
赏析:
《钱唐》是一首咏史抒情诗,通过描写钱塘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首句写钱塘的历史。诗人开篇即言“不记钱王建国年”,意谓自己对于钱塘这个地方的历史并不了解,只知道它曾经是孙吴的地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诗人对此漠然置之。实际上,他对钱塘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因为这里是他的故乡。
次句写钱塘的自然风光。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钱塘江畔,强弩射潮的遗址尚存;江面宽阔,仿佛王气已回归吴地。这里的“王气”一词,既指孙权建都在此地,也暗指钱王子孙统治着这片土地。而钱塘江口的山水则与潮声交融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第三句写钱塘的人文景观。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南渡以来已有多年,但西湖上的美景依然如故。夕阳西下,湖面波光粼粼,犹如细碎的银光洒向水面,形成了一种疏影之美。这里的“西湖疏影”四字,既形容了湖面的景色,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第四句写游客的感受。诗人描述了一位游客独自站在栏杆上的情景。他眺望远方,听着渔民的歌声飘过村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这里的“时听渔歌过远村”一句,不仅表现了游客的喜悦心情,也反映了钱塘江边渔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以钱塘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写,展现了钱塘的美丽与魅力。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