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尝已佩真形,绀发朱颜骨气清。
道秘未传鸿宝术,院深时听步虚声。
辽东几度悲城郭,吴市终应变姓名。
三十六天皆有籍,他年何处问归程。

徐铉的这首诗《赠王贞素先生》,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王贞素先生深厚的怀念和祝福。下面将详细解析诗句含义、译文以及赏析:

  1. 诗句原文
    先生尝已佩真形,绀发朱颜骨气清。
    道秘未传鸿宝术,院深时听步虚声。
    辽东几度悲城郭,吴市终应变姓名。
    三十六天皆有籍,他年何处问归程。

  2. 译文解析

  • “先生尝已佩真形”: 这里的“真形”指的是仙人或神仙所佩戴的真身之像,用以形容王贞素先生具有超凡脱俗的特质。
  • “绀发朱颜骨气清”: “绀发朱颜”用来形容王贞素先生头发为青丝(绀色),面色红润如丹(朱色),同时“骨气清”强调了他的气质高洁。
  • “道秘未传鸿宝术”: “道秘”指深奥的道教秘籍,“鸿宝术”则暗示了某种珍贵且难以理解的技艺。
  • “院深时听步虚声”: “步虚声”源于道家修炼中的声音,这里可能暗指修行时的法音或钟声。
  • “辽东几度悲城郭”: “辽东”代指边远地区,“城郭”则指城市的城墙,此句表达的是王贞素先生曾经历过边疆之地的沧桑变迁。
  • “吴市终应变姓名”: “吴市”可能是指繁华的市集,“应变姓名”意味着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适应环境,并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
  • “三十六天皆有籍”: “三十六天”可能指的是天上有三十六个星宿或宫殿,而“皆有籍”则意味着这些地方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
  • “他年何处问归程”: “他年”指未来的日子,“问归程”则是对未来归宿的追问,反映出诗人对王贞素先生未来归乡之路的关切。
  1. 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典型的七言律诗形式,每两句为一联,共八句构成一个完整的诗歌结构。这种格式使得整首诗既有节奏又充满变化,易于朗读和记忆。
  • 象征与隐喻:通过使用如“真形”、“绀发朱颜”等形象鲜明的词汇,诗人成功地塑造了王贞素先生的独特形象,并通过对其经历的描写增添了诗歌的深度和情感色彩。
  • 思想内容:诗中的“道秘未传”和“鸿宝术”不仅表达了对王贞素先生学识的钦佩,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知识传承与个人修养的重视。同时,“三十六天皆有籍”一句体现了诗人对于宇宙和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深情厚意,从对王贞素先生的赞美到对其未来归途的关切,诗人的情感贯穿始终,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友情与敬意。

徐铉的《赠王贞素先生》不仅是一首表达敬仰之情的作品,也是一次关于知识、修行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