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少长认维桑,书剑谁教入帝乡。
一事无成空放逐,故人相见重凄凉。
楼台寂寞官河晚,人物稀疏驿路长。
莫怪临风惆怅久,十年春色忆维扬。
诗句释义:
- “东京少长认维桑”
- “东京”: 指代扬州(古称,今江苏省扬州市)。
- “少长”: 年龄大小。
- “维桑”: 指家乡的桑树,常用来象征故乡。
- 诗句表达的是作者虽在外地(如诗中提及的帝乡),但心中始终牵挂着故乡的景致和人事。
- “书剑谁教入帝乡”
- “书剑”: 指代文人携带的笔墨和剑。
- “谁教”: 表示疑问,为何要进入如此繁华的地方。
-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是否为了功名来到京城的疑问,以及可能感到的孤独或不满。
- “一事无成空放逐”
- “一事”: 一件事情或一项工作。
- “无成”: 没有成功或成就。
- “空放逐”: 形容徒劳无功地被派遣到其他地方。
- 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实现目标的遗憾和无奈。
- “故人相见重凄凉”
- “故人”: 老朋友。
- “相见”: 见面。
- “重凄凉”: 形容重逢时的心情更加凄凉、悲伤。
- 这句诗描绘了与老朋友重逢时的伤感和对往日友情的回忆。
- “楼台寂寞官河晚”
- “楼台”: 指建筑或景观,可能是某个地点的名称。
- “寂寞”: 孤单、冷清。
- “官河”: 指的是河流上的宫殿,通常指皇宫附近的河流。
- “晚”: 表示时间接近傍晚。
- 这里描述了一种荒凉、冷清的景象,可能暗示了诗人身处异乡,感到孤单和失落。
- “人物稀疏驿路长”
- “人物”: 指人物稀少,人烟罕至。
- “稀疏”: 稀少。
- “驿路”: 古代用于传递书信或公文的路线,可能指长途旅行的道路。
- “长”: 描述道路之远。
- 这句诗描绘了一条漫长而人烟稀少的旅途,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旅途的艰辛。
- “莫怪临风惆怅久”
- “莫怪”: 不要责怪。
- “临风惆怅”: 面对风,感到悲伤或忧愁。
- “久”: 时间长。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因长时间独处在异乡而产生的感慨和忧郁,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追忆之情。
-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过去时光的回忆。通过对比自己在外地的孤独与故人在故地的相聚,诗人展现了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东京少长认维桑”直接点明主题,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外地,但对故乡的深情。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身的处境和心情,如“一事无成空放逐”,“故人相见重凄凉”,都透露出诗人对未达成目标的遗憾和对朋友重逢的哀愁。最后两句“楼台寂寞官河晚”、“人物稀疏驿路长”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寂和旅途的艰辛,而“莫怪临风惆怅久”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情感状态的理解和接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对朋友、对生活的复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