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宵宴罢醉如泥,惟忆张公大谷梨。
白玉花繁曾缀处,黄金色嫩乍成时。
冷侵肺腑醒偏早,香惹衣襟歇倍迟。
今旦中山方酒渴,唯应此物最相宜。
赠陶使君求梨
昨夜酒筵结束,醉如泥一般地躺下。只有张公大谷的梨,令人怀念不已。
白玉般的花繁密而华丽,曾缀挂在枝头;黄金色嫩,才刚刚长成。
冷气侵入肺部醒来得早,香气沾湿衣襟使人迟迟不愿离开。
今朝中山王正酒渴,唯有这梨最相宜。
注释:
- 昨宵宴罢醉如泥:昨夜酒筵结束,喝醉了像泥一样。
- 惟忆张公大谷梨:只记得张公大谷的梨,指张果。张果是唐代著名的隐士和道士,传说他隐居在大谷山,种了很多梨树。
- 白玉花繁曾缀处,黄金色嫩乍成时:白玉般的花朵繁茂而华丽,曾缀在树枝上;黄金色的梨子刚长出来,颜色嫩黄。
- 冷侵肺腑醒偏早,香惹衣襟歇倍迟:寒气侵入肺部让人早早醒来,香气沾湿衣襟使人久久不愿离去。
- 今旦中山方酒渴,唯应此物最相宜:今天早晨中山王正好酒渴,唯有这个梨最适合。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诗人对张果大谷梨的喜爱之情来表达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昨宵宴罢醉如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诗人昨晚饮酒过量后的醉态,形象生动,让人感受到诗人醉酒的酣畅淋漓。接着,诗人以“惟忆张公大谷梨”点出主题,表达了对张果大谷梨的深深怀念。张果是唐代著名的隐士和道士,传说他隐居在大谷山,种了很多梨树。因此,诗人将之称为“张公”,并将其作为自己心中的理想境界和精神寄托。
接下来四句则通过对梨花和梨子的详细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诗意的境界。首先,“白玉花繁曾缀处,黄金色嫩乍成时”,诗人用“白玉”、“黄金”等词语来形容梨花和梨子的颜色与质地,既富有色彩感,又充满了美感。然后,诗人又用“冷侵肺腑醒偏早,香惹衣襟歇倍迟”来描写自己对梨花和梨子的迷恋程度,既表现出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渴望,又流露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两句“今旦中山方酒渴,唯应此物最相宜”,更是将诗人对于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推向了高潮。在这里,“中山”是指唐朝的中山王李隆基,他喜欢喝酒,常常因为酒而昏昏欲睡。而此时恰逢他酒渴之时,诗人便将这种情感投射到了梨花和梨子之上,表示只有这些梨才能满足他的酒渴。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充分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对梨花和梨子的描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独特感悟和独特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