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寒食在京华,今岁清明在海涯。
远巷踏歌深夜月,隔墙吹管数枝花。
鸳鸾得路音尘阔,鸿雁分飞道里赊。
不是多情成二十,断无人解访贫家。

《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是唐代诗人徐铉的作品,创作于五代宋初。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常年寒食在京华:“常年寒食”指的是每年的清明节都在京城举行,而“京华”则指代京城,即今天的北京。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京城清明习俗的熟悉和记忆。
  2. 今岁清明在海涯:“今岁清明”指的是今年的清明节,而“在海涯”则表示今年的清明是在远离京城的地方,即海边或其他地区。这里的表达可能暗示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或对新环境的适应。
  3. 远巷蹋歌深夜月:“远巷蹋歌”描绘了夜晚时分,人们聚集在远方的巷子里,一边踏歌一边欣赏月光的场景。这里的“蹋”是踏地唱歌的意思,“深夜月”则强调了夜晚的氛围和月光的皎洁。
  4. 隔墙吹管数枝花:“隔墙吹管”描绘了邻居之间通过墙壁传递音乐的情景。这里的“吹管”指的是吹奏乐器,如笛子、箫等;“数枝花”则形象地描述了花朵盛开的美丽景象,可能是用来形容春天的氛围。
  5. 鸳鸾得路音尘阔:这里的“鸳鸾”指的是夫妻,象征着和谐与幸福;“得路”则意味着顺利或者有福气;“音尘阔”则形容声音传播得很远,意味着这种和谐与幸福的体验不仅局限于个人,还影响到周围的人。
  6. 鸿雁分飞道里赊:这里的“鸿雁”指的是书信或消息,“分飞”则意味着分离;“道里赊”意味着距离遥远,难以相见。这句话可能在比喻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或者是表达一种离别之情。
  7. 不是多情成二十:这里的“多情”指的是多愁善感,容易受伤的性格;“二十”可能是指某种年龄或阶段;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多情到了二十岁,就不会有人理解并来探访贫苦的家。这表达了一种自嘲或自谦的情感。
  8. 断无人解访贫家:这里的“断无”表示肯定的语气,意为“一定”;“人解”指的是别人能够理解或关心;“访贫家”则是去探访贫穷的家庭。这句话可能在强调自己的处境不易为人所理解或关注。

《寒食成判官垂访因赠》通过细腻的描述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清明节习俗的回忆、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友人探访的感激。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