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荼蘼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

茱萸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国的怀念。”重”表明了茱萸的数量之多,”雨霏微”则形容了雨的气息,给人以朦胧、忧郁的感觉。”去国逢秋”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在秋天这个充满哀愁的季节里,对故国的思念愈发强烈。”此恨稀”则说明虽然心中有很多的遗憾和不满,但这些遗憾并不如对故国的思念来得强烈。

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目极”指的是目光所及之处,”暂登台上望”描绘了一种站在高处远眺的情景,可能是在欣赏风景或者等待某事的发生。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满足,他的目光所及之处,只是一片模糊的景象,这反映出他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割舍的情感。”心遥长向梦中归”则表达了诗人的心永远向往着故国,即使身处异乡,也常常在梦中回到故国。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

荼蘼路远愁霜早,兄弟乡遥羡雁飞。
“荼蘼”是一种植物,其花期通常在春末夏初,而这里却用来形容道路遥远,暗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同荼蘼花一样,遥远而难以触及。”愁霜早”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思念之情带来的痛苦和忧愁,仿佛感受到了霜降的寒意。”兄弟乡遥”则是对远方的兄弟姐妹们的深情寄语,他们的家乡遥远,自己无法亲自前去探望,只能通过书信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羡慕雁飞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他们像雁一样迁徙,而自己只能在远处默默关注。

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
最后一句诗”唯有多情一枝菊,满杯颜色自依依”是对全诗的点睛之笔。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清雅的品质,同时也是思念的象征。这里的”一枝菊”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指远方的亲人。无论哪种情况,诗人都以满杯的颜色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这种颜色不仅代表着菊花本身的美好,更象征着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深深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