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戚逢人问所之,东流相送向京畿。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
【注释】
东:指京城洛阳。见寄:是说黄秀才寄来的诗。
戚戚:忧愁的样子。
逐客:被贬谪的官员。
著战衣:穿上战袍,指准备上前线。
霁色:天气放晴后的景象。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国家危难,道德败坏,没有才能和本领,只能空手徘徊,不忍心回去。
【赏析】
首联写自己避难东归的情景。“逢人问所之”,意思是在路上遇到很多人,他们都来问他到哪里去。作者说自己一路走来,处处有人问他的去向,可见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人自危,到处都有人对他投来关切的目光。“东流相送向京畿”,意思是他一路向东,有人相送,一直送到京城。这一句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颔联写自己被贬谪的原因。“自甘逐客纫兰佩”,意思是自己甘愿做被贬的客人,佩戴着兰花做成的佩饰。“不料平民著战衣”,意思是没想到自己会被平民百姓穿着战服迎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对人民的同情,以及他对国家的忧虑。
颈联写自己看到的景象。“树带荒村春冷落”,意思是路边的树木带着荒废的村庄,春天的景色显得十分凄凉。“江澄霁色雾霏微”,意思是江面晴朗,天空中的云气飘散开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时的所见所闻,表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尾联抒发自己的感慨。“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意思是国家危难,道德败坏,没有才能和本领,只能空手徘徊,不忍心回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东归的情景和内心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痛苦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