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遥上国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
金印不须辞入幕,麻衣曾此叹迷津。
卷舒由我真齐物,忧喜忘心即养神。
世路风波自翻覆,虚舟无计得沉沦。
身遥上国三千里,名在朝中二十春。
金印不须辞入幕,麻衣曾此叹迷津。
卷舒由我真齐物,忧喜忘心即养神。
世路风波自翻覆,虚舟无计得沉沦。
注释:
- 身遥上国三千里:意为身处遥远的异域国家,距离上国(朝廷)有三千里之遥。
- 名在朝中二十春:意为在朝中已有二十年的名声。
- 金印不须辞入幕:意为金印不用辞去幕府的职务,因为已经得到。
- 麻衣曾此叹迷津:意思是曾经穿麻衣在这里感叹迷失了前进的道路。
- 卷舒由我真齐物:意为卷舒随我,真与万物齐同。
- 忧喜忘心即养神:意为忧虑和喜乐都忘记在心中,就是养生之道。
- 世路风波自翻覆:意为世间的道路就像波涛汹涌,总是起伏不定。
- 虚舟无计得沉沦:意为像漂浮的船没有办法沉下去。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世事的深深感慨。诗人用“身遥上国三千里”开篇,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自己身处遥远他国的孤独和无奈。接着,“名在朝中二十春”则表达了自己在朝中已有二十年的名声,但依然难以摆脱这种孤独和无奈。
“金印不须辞入幕,麻衣曾此叹迷津”两句则是对前两句的补充和深化。诗人表示,即使拥有金印这样的荣誉,也无需辞去入幕的职务;而曾经穿着麻衣在这里感叹迷茫,现在想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却能够坦然面对,不抱怨、不放弃的精神态度。
接下来的“卷舒由我真齐物”,“忧喜忘心即养神”,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他认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定,这就是真正的齐物观和养生之道。这也是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领悟。
最后一句“世路风波自翻覆,虚舟无计得沉沦”,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用“世路风波自翻覆”来形容世间的变化无常,而“虚舟无计得沉沦”则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困境,但却无法逃避的命运。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绝望,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认为只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淡定,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所见所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超然物外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