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物意两相关,后浦明珠去尚还。
为国不知贤是宝,却令遁迹老空山。
注释:
孟尝:孟尝君,战国时期齐国的公子。
人心物意两相关:人的心思和物体的状态相互关联。
后浦:指靠近水边的地方,这里代指池塘。
明珠:珍贵的珍珠,比喻人才、贤能之士。
去:离开的意思。
还:回到的意思。
为国不知贤是宝:为国家不知道谁是贤才是宝贵的。
却令遁迹老空山:却使得那些贤能之士隐居于山林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明珠”和“空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贤才被埋没的惋惜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寓意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首句“人心物意两相关”,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人心与物体之间的紧密联系。这里的“心”和“意”分别代表了人的思想和感情,而“物”则是指物体或事物。诗人认为,人的思想和感情会直接影响到物体的状态,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第二句“后浦明珠去尚还”,进一步描绘了物体的状态变化。这里的“后浦”指的是远离水边的池塘,象征着一个宁静、清幽的环境。而“明珠”则是诗人用以象征贤才的物品。诗人通过将明珠比作贤才,表达了自己对贤才的珍视和赞美。同时,也暗示了明珠虽然离开了池塘,但依然会回到池塘中,象征着贤才虽然离开了国家和人民,但他们的精神和价值仍然得以传承和发扬。
第三句“为国不知贤是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贤才的重视。诗人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不知道谁是贤才,那么这样的国家就不值得珍惜。这里的“知”字,表示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望和追求。他希望国家能够认识到贤才的价值,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待遇和尊重。
最后一句“却令遁迹老空山”,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认为,即使国家知道了谁是贤才,但如果没有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那么这些贤才就会选择隐退于山林之中。这里的“却令”二字,表达了诗人对贤才被迫隐居的惋惜之情。诗人希望贤才能得到重用,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首诗以“明珠”和“空山”为载体,通过对人心和物意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贤才的珍视和赞美。诗人希望国家能够重视贤才的价值,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让贤才们能够在国家和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首诗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性,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对待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