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多扬激伯夷隘,公独谦虚下惠和。
吊死自惭知己少,逃生却喜活人多。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即可。陈寔(160—198),字仲弓,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市人)。东汉末年著名清官,与曹操、荀彧齐名,被后人尊为“三君”。他性格耿介正直,为人清廉,不贪钱财。一生刚直不阿,敢于冒犯权贵,因而多次遭到贬斥免职。但他总是以国事家事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任颍川太守期间,他关心百姓,勤政廉洁,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陈寔为人宽厚博大,待人诚恳,处事公道,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在任上三年,没有给上级上过一本奏章,也没有给自己的家人送过一斗米的俸禄。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中大夫。陈寔去世后,其子元方和季方兄弟二人分居两地,元方住洛阳,而季方住在颍川郡。当时颍川郡太守是荀淑,他是陈寔的老朋友,也是颍川地方的知名人士。他听说陈元方兄弟两人分别居住在洛阳和颖川两地之后,便写信邀请他们来自己家中相聚。元方、季方兄弟收到书信后都十分高兴,于是一起来到荀氏家中聚会。然而,在聚会的时候,他们发现彼此之间却存在着许多分歧。原来元方认为荀淑是奸佞之徒,而季方则认为荀淑是一个贤良方正的君子。元方说:“您身为郡守,应该先端正自己的行为,再端正下属的行为;应该先端正自己的品行,然后再端正下属的品行。”而荀淑却说:“我作为地方长官,当然应该首先端正自己的品行,然后才能端正下属的品行;我作为地方长官,当然应该首先端正自己的品行,然后再纠正下属的过失。”双方争执不下,最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最后只能请来了陈寔出面调解。陈寔听了他们的争论后,立即站起来说:“我听说‘知人则哲’这句话,难道说的是只有圣人才可以做到吗?其实不然。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做到啊。因为圣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就在于他能够明察是非曲直;即使是普通人也能做到啊,因为普通人之所以能够成为普通人,就在于他们能够辨别是非曲直。你们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比对方高明,都认为对方不如自己,这种看法实在是错误啊!如果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短处,那么他就会努力向别人学习;如果一个人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那么他就会更加努力地发挥自己的长处了。因此,无论是圣人还是普通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领导者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