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才能立志坚,计谋端可定中原。
晋元倘使图经略,事业韩彭可比肩。

【注释】

祖逖:西晋时期将领,字士稚。他年少时便有雄心壮志,曾慨叹说:“祖生当何秋?”意在说自己要像春秋时吴国的祖逖一样立志报国。后来他渡江投到司马睿帐下,屡立战功,为保卫江南作出了很大贡献。但终因朝廷内部矛盾重重,加上他坚持北伐中原,与刘聪相持不下,被调离江南前线。公元321年,晋愍帝被刘聪所掳。次年,刘聪称皇帝,国号大成,史称“汉”。当时晋元帝司马睿仍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对北方局势十分担忧。于是召祖逖来商议对策。祖逖认为,晋室虽已覆灭,但中原广大地区尚未统一,应该趁这大好时机,收复中原。因此,他毅然决定北伐,以图恢复中原。

经略:筹划、经营。

韩彭:指西汉名将韩信和彭越。韩信被封为淮阴侯(今属江苏淮安),彭越被封为梁王(今属山东滕州)。

事业:功业;功业成就的大小。

【赏析】

祖逖是西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从小胸怀壮志,立志报国,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公元313年,晋朝内乱,五斗米道的张鲁趁机割据巴蜀,拥兵自重,使长安城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晋愍帝司马睿被迫出逃,而刘聪则乘机率大军南下,直逼建邺(今南京市)。在这危急时刻,朝廷内外一片混乱,束手无策。为了挽救危局,朝廷不得不召见祖逖商讨对策。祖逖坚决主张挥师北伐,收复中原失地,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振奋人心,稳定局势。但是,由于朝廷内部争权夺利,朝令夕改,再加上他坚持北伐中原,与刘聪相持不下,结果不仅没有实现收复中原的打算,反而被调离江南前线,致使局势更加恶化。直到晋元帝司马睿即位后,他才重新被起用,但这时他的北伐之志已经难以实现了。这首诗是祖逖对晋元帝的劝谏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之情和报效国家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