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史称诬是诳君,事同罪异愧全身。
谁言矫矫无风节,大胜声嘶股栗人。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四句。前两句写直史称诬是诳君,事同罪异愧全身;后两句说谁言矫矫无风节,大胜声嘶股栗人。这首诗的注释和赏析可以参看《文苑英华》。
【答案】
直史称诬是诳君,事同罪异愧全身(直史)直史称诬是诳君,指直史公对汉文帝作“诽谤先帝”之论(直史)。事同罪异愧全身(事同),汉文帝与景帝都曾封赏过周勃、灌婴等功臣,但周勃封为绛侯,而灌婴仅食邑于颍川。文帝时,吴王谋反,周亚夫以功受赏,而灌婴则只获封千户的食邑。景帝时,晁错被诛,周亚夫虽有功于朝廷,仍受尽诛族之祸。诗人由此想到历史上的许多功臣,他们生前虽然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事同),但他们死后却往往不能得到公正的评价,甚至遭到残酷的惩罚(事异),因此感到十分愤慨。愧全身,惭愧自己没有能像那些功臣那样保持清白之身。
谁言矫矫无风节,大胜声嘶股栗人(谁言矫矫无风节)谁言矫矫无风节,意谓有谁能像自己一样刚正不阿(矫矫),没有受到世俗的玷污呢?矫矫,高洁的样子。大胜声嘶股栗人,意即大胜了那些声嘶力竭、吓得浑身发抖的奸佞小人。大胜,意即超过了那些奸佞小人。